低碳同行 船灣光伏 (Chinese Only)

低碳同行 船灣光伏
(Chinese Only)

(6 May 2018)

我生於六十年代初,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亦然,年幼時正值香港嚴重水荒,「制水」政策收緊至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隨之,船灣淡水湖於一九六八年建成,紓緩連續數年的大水荒。淡水湖不但供應食水,新堤壩亦成為單車郊遊勝地,那些年我學懂了騎單車,在船灣淡水湖主壩不知來回了多少轉,樂享新建設的湖光山色。十年後的一九七八年,八仙嶺郊野公園和船灣郊野公園相繼設立,大家於淡水湖周邊行山郊遊,別有一番新風,我尤其欣賞從八仙嶺仙姑峰俯瞰船灣一帶山水。上年底,淡水湖又添了「一葉輕舟」新景,如標準泳池面積,泊近赤門一隅。

「輕舟」何物?去年,位於大嶼山石壁水塘及船灣淡水湖的浮動太陽能發電先導計劃先後竣工,船灣的浮動太陽能板特別悉心採用「船」的構思,將浮板排列仿如船形。如此湖上泛舟美景,成為拍照打卡的新景點。水務署早前亦有舉辦攝影比賽及得獎作品巡迴展覽,展示創新科技與郊野山水的融和美態。

近來,與發展局局長圍繞可再生能源多方面討論如何加強跨部門協作,支持低碳轉型。日前,更與黃偉綸局長「行孖咇」往船灣淡水湖,在水中央檢視浮動太陽能發電裝置。發展局管轄範圍包括水務,環境局管理能源及環保等,而於水塘引入浮動太陽能發電,既可善用本港有限空間去結合低碳潔淨能源發電,有助減緩氣候變化,同時又保護水資源,包括降低儲水蒸發及控制水藻增長,對水塘儲水的量與質均有裨益,進一步惜水減碳。先導計劃的預算顯示,系統每年發電可達12萬度,打個比喻,其一年產電量即約相等我家幾十年用電總量。水塘的清涼及開揚環境更令太陽能光伏系統的産電效能,比一般本地屋頂裝置可高約百份之二十,項目並為香港日後發展更大規模浮動太陽能發電設施奠下關鍵基礎。

浮動太陽能板除了環保減碳,自身亦須適應極端天氣。例如,去年經歷強颱風「天鴿」吹襲後,仍絲毫無損,水務署職員坦言,「當時預計需換一至兩塊太陽能板,怎料最後一塊也不需更換」。訪問當日,亦見野生雀鳥間中閒留此「綠電輕舟」上,又添船灣淡水湖的生態新景,如此隱世美景,當然公諸同好。市民沿船灣淡水湖堤壩(近大美督入口),走至壩尾,再沿路前走約五百米,即可近觀整個船形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水務署於沿途更裝置了電子顯示,實時提供太陽能板的輸出和累計輸出發電量。

近年,政府先後推出「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訂下進取環保目標及路線圖,當中涵蓋善用新增可再生能源。政府以身作則,最近《財政預算案》由二億元加碼至十億元撥備予政府場地及設施(包括水塘)增設各樣可再生能源應用;另外,新鮮出爐的「上網電價」將提供適切的經濟誘因,令一般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投資回本期縮短至約十年,吸引企業、團體及大眾人士善用其合適空間「種電」,廣種福田!同時,發展局及環境局轄下部門正加強協作以支援相關新政,例如,機電工程署將會更新「香港可再生能源網」,方便業界及普羅市民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和規範,以及有關方面的最新資訊等。

如同不少港人,我自家沒有空間「種電」,但須知節能還是低碳生活之最根本,慳電可減碳又省錢。不久的未來,你我可進一步考慮認購新設的「可再生能源證書」,支持本港「綠電農民」。全民協作,減緩氣候變化!

總的來說,慳電與綠電固然重要,我們日常衣食住行相關的「總碳排放量」更需注意。今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夕,環境局新推切合本港環境的「低碳生活計算機」,讓大家簡易評估個人生活的碳排放量,以了解進一步減碳空間。請各自用數分鐘來評一評,看看誰是「慳神」、「小慳神」、「碳小強」、「大碳精」或是「大嘥鬼」?

 

與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行孖咇」考察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大嘥鬼」遇上「滴惜仔」,同行宣揚低碳轉型。
與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行孖咇」考察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大嘥鬼」遇上「滴惜仔」,同行宣揚低碳轉型。

助理電機工程師梁致峰(右一)表示,浮動太陽能板與環境融和有致,去年經歷強颱風「天鴿」亦無損。
助理電機工程師梁致峰(右一)表示,浮動太陽能板與環境融和有致,去年經歷強颱風「天鴿」亦無損。

船灣淡水湖的浮動太陽能板設計,悉心創造「船」的聯想,宛如湖上泛舟。
船灣淡水湖的浮動太陽能板設計,悉心創造「船」的聯想,宛如湖上泛舟。

石壁水塘亦是使用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的先導計劃地點,大小相等於一個標準游泳池。
石壁水塘亦是使用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的先導計劃地點,大小相等於一個標準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