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行動:「地球日」50周年主題 (Chinese Only)
(21 April 2020)
抗疫當前,全球覺醒,健康為本。遇上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適逢今年50周年,關乎地球健康的年度主題,什麼是最貼切合時的關鍵選項呢?大家最心繫什麼地球健康問題呢?須知,地球健康關乎人類健康,環環相扣。
全球氣候行動
「世界地球日2020」眾裡尋「它」,選取了氣候行動為50周年主題,反映當前全球就應對氣候變化的憂心及重視。
氣候變化影響各地,由全球暖化至極端天氣如超強風暴等,日見頻繁及嚴峻,危及健康及安全。香港人亦貼身體會,例如,近幾年香港明顯升溫、超強颶風相繼襲港等,氣候變化影響歷歷在目!
氣候行動要及時,聯合國《巴黎協定》是當前契機,要求各自訂定及提交減緩氣候變化目標及時間表等,並且每五年一檢,步步邁向世紀末全球限溫升幅的大挑戰!
香港氣候行動
猶如抗疫,須全球合力。香港積極回應《巴黎協定》,在2016年成立政府高層次跨部門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以加強統籌;在2017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包括2030年減碳目標以及減緩、適應和應變三方面的氣候行動。
為進一步回應《巴黎協定》,政府已邀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以「長遠減碳策略」為題,與民共議,探討邁向2050年的深度減碳方向。2019年,委員會已推展公眾互動過程,收集民意,其顧問團隊現正作分析。
香港減碳進程
遠早於「地球日」、疫情相對緊張前,相約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教授傾談片刻,討論世界減碳大勢,應對氣候變化議題。梁教授重點提出,當下疫情好比氣候變化,就如世界早期對疫情未有深刻認知,未免會有鬆懈,後果不能預想,氣候變化亦一樣,需要全民及早應對,否則後患無窮。超強颱風以至極端天氣,均會影響整個地球,包括整個生態系統,任何人也不能獨善其身。當下之急,低碳轉型,刻不容緩,需要政府、業界、市民,三方面共同減碳應對,減緩氣候變化。
各地氣候行動之中,減碳的進程是重要指標,當中如爬山歷程,首階段在乎何時「達峰」,次階段就是下山競賽。以亞洲國家為例,中國及新加坡現時均只以2030年碳排放「達峰」為其公開目標。
回說香港,近年碳排放數據顯示,本地在2014年已先行「達峰」,隨之每年碳排放總量正呈下降趨勢。若換以人均碳排放作比較,2014年為6.2公噸,2017年回落至5.5公噸,預計2020年將降至約4.5公噸,並於2030年邁向3.3-3.8公噸。
簡言之,當不少鄰近城市的碳排放仍在年年上升,有望於2030年前後才「達峰」,香港已越過其碳排放峰頂,前面的環保挑戰在於下山的步伐能否加快!
本地主要碳源
香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分別為產電、運輸及廢物管理。產電佔約70%,當中約九成電力用於各式建築物;運輸方面約佔20%;廢物管理及其他方面,佔餘下約10%。
按照《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近年重點在於本港電力正急速環保轉型,大幅減少燃煤發電,以更潔淨能源取代,包括支持可再生能源,如轉廢為能及太陽能光伏等,並新增「上網電價」以鼓勵民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
節能省電方面,包括綠色建築。政府在2015年公布《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定下了2025年的能源強度要比2005年減少40%的目標。至今,香港能源強度已減少超過30%。特區政府亦帶頭節約能源,定下目標,由2015-16年度起,五年內減少政府建築物用電量5%,我們已在2018-19年先行達標,並有信心最終節電量會超越5%。2019年,《施政報告》進一步公布更全面及進取的綠色能源目標,爭取到了2024-25年透過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全政府的能源使用量再改善6%。
我們銳意加快步伐,深度減碳,以配合《巴黎協定》的目標。今年《財政預算案》,正投放逾100億元於環保項目,包括加強支持多方面的車輛及渡輪,環保轉型;支援回收業界,令紙類回收可穩妥轉廢為材;以及新增「低碳綠色科研基金」,加強鼓勵學界及業界環保創新,合力加速本港各主要範疇低碳轉型。
港人減碳可計
如同抗疫,減碳人人可貢獻,莫因看似善小而不為。香港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相關碳排放,不單影響本地碳排放總量,其碳足印遍及全球,因港人不少生活用品及方式,相當國際化。
有見及此,環境局在2018年推出切合港人生活的「低碳生活計算機」,幫助市民評估過去一年在其衣食住行四方面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並提供相應減碳貼士。
減緩氣候變化,回應「地球日」2020年主題,為己為人!我已行動,包括有「衣食」,惜食又多菜減肉;「住」方面,「咪嘥電」明顯至為關鍵;而「行」方面,多支持低碳本地遊。
順提,為平衡本港電力近年的急速環保轉型及住宅電費負擔,2019年起,政府已推出「電費紓緩」計劃,電力住宅用戶月均享$50紓緩金,共60個月!另外,今年又落實新一輪住宅用戶「電費補貼」的紓困措施,補貼每戶全年共$2,000。故此,今年首季,在「電費紓緩」兼「電費補貼」雙優惠下,全港總計約四成住宅戶口,即約100萬戶家庭享「零」電費。今年,大家收到自家電費單時,要不止看繳費金額,應留意「真」用電度數,才知自家是否真「慳神」。但莫論電費多少,為你我及地球的健康,請日常力行低碳生活,節能慳電減碳「價更高」!
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
https://www.eeb.gov.hk/sites/default/files/pdf/
EnergySavingPlanTc.pdf
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 宜居城市
https://www.budget.gov.hk/2020/chi/el.html
低碳生活計算機
https://www.carboncalculator.gov.hk/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