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循環經濟:塑膠回收 本地再造
(Chinese Only)
(22 July 2021)
數十年來,塑膠濫用成災,嚴重影響環境,包括威脅海洋生態,最終危及大家的健康!加強管制塑膠產品是近年全球大勢所趨,尤其針對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即棄膠產品,如購物膠袋、即棄膠餐具、飲品膠樽,以至塑料包裝等。
與時並進,政府在今年二月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加強推動全民減廢,同時支持資源循環,以邁向「零廢堆填」。當中,不少舉措與「走塑」相關,包括:
‧ 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 (公眾諮詢剛完)
‧ 管制即棄膠餐具 (公眾諮詢至2021年9月8日)
‧ 探討處理其他單次使用塑膠 (年內與民共議)
‧ 加強全港社區回收網絡 (如新推「回收便利點」)
‧ 擴展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 (現三區先行 )
‧ 推廣減少即棄膠餐具的「走塑」文化 (如「走飲管」)
相關產品及回收市場正急速變化!固然,源頭減廢「走塑」是重中之重;乾淨回收以促進資源循環,亦有其環保角色。今年早前的網誌,已介紹了「回收便利點」和「綠綠賞」;今回,介紹環保署轄下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
三區先行
若你在東區、觀塘、沙田居住或出沒,請注意廢膠回收的新計劃!
過去,香港回收以市場作主導,有市有價,但時有波動,服務參差,近年更見全球回收市場大逆轉!政府審時度勢,更新減廢藍圖,包括有需要時介入市場,環保署新推展的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 (俗稱「中央收膠」),在上述三區先行,就是例子之一。
此三區有近70萬個家庭 (人口約190萬),現時可善用區內「綠在區區」的「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乾淨回收各類可回收廢塑膠;又可試用環保署為迎接「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制」而推出的入樽機,乾淨回收飲品膠樽;還有,請支持環保署自2020年新推出的「中央收膠」先導計劃,所收各類可回收廢塑膠,其實與「綠在區區」等同,我們更在合約上清晰要求承辦商不只負責收集廢塑膠,並必須將之進一步轉化為高品質的再生原材料,之後或出口或內銷,都有市有價。計劃重點在於有信心確保轉廢為材,使可資源循環的廢塑膠不堆填。
四百屋苑先試
「中央收膠」先導計劃提供非工商業廢塑膠回收服務,歡迎區內各私人屋苑及住宅大廈等免費參與,同行支持乾淨回收,以擴大環保署轄下信心回收的覆蓋範圍。
現時,此三區共逾440個屋苑、大廈等處所,已登記參與「中央收膠」先導計劃,覆蓋超過三區內五成人口。所參與處所的廢膠回收桶,均貼上鮮明的橙啡色貼紙,標明屬「塑膠回收先導計劃」,收集家居各類一般可回收廢膠,十分便民!橙啡色貼紙圖文簡易,介紹家居可回收廢膠包括:
‧ 膠袋類 (如背心袋、米袋、包裝袋)
‧ 各式發泡膠產品 (如蔬果網、發泡膠盛器)
‧ 各式膠容器 (如飲品及清潔用品膠樽)
‧ 乾淨膠餐具、光碟及包裝膠料 (如各式外賣膠餐具)
此便民回收廢膠安排,既入邨亦易入屋,連長者們也可輕鬆地處理家中各樣可回收廢膠,可謂「一桶通行」!當然,坊眾必須注意乾淨回收,為人為己,確保邨內暫存回收物的環境衞生。此先導計劃提供一條龍服務,承辦商負責把所收廢膠運回廠房,之後有系統地進行分揀、破碎、清洗及熱熔等下游處理工序,將之製成再生原材料或再造產品。而整個流程,由收集運輸至轉廢為材的工序,都經全盤監察,例如在收集車隊裝設全球定位系統 (GPS)、備存電子化數據紀錄等,以確保妥善回收,令資源循環。
據上月最新數字,此三區參與塑膠回收先導計劃的處所,平均每日回收量共達6公噸。計劃試行至今,塑膠回收總量已累計約1,400公噸,當中以重量計,1號塑膠 (PET,飲品膠樽為主) 佔約三分一;而1%為發泡膠類,其質輕,而回收物流的成本亦相對高昂。
加倍步步前行
「中央收膠」先導計劃在三區先行,積累了實戰經驗。箇中重點,在於培養穩定的上游回收物供應,並建立收集系統,以及推動擴大下游回收處理能力,從而締造可持續的本地廢膠回收再造鏈,支持循環經濟,亦創造綠色就業機遇。其中,先導計劃推出至今,已合共創造約50個就業機會。
向前看,環保署現正籌備於今年內將「塑膠回收先導計劃」逐步擴展至共九區,即是延續服務現時的東區、觀塘及沙田三區外,新增六區包括中西區、深水埗、荃灣、屯門、大埔及西貢,服務地區所覆蓋人口將逾400萬,相關擴展服務合約現正進行招標。如進展順利,連合約所需的預備期計,預計擴展服務最早可於2021年年底開展。這部署將配合「社區回收網絡」完善收集服務,加強整體效益,並培育本地下游回收再造處理能力,令其紮根茁壯,以支持服務將可進一步覆蓋全港十八區。
與此同時,在上游,各屋苑和大廈的登記加入,以及居民的積極參與,對支持乾淨回收廢膠此項新里程,甚為關鍵。若你居於東區、觀塘或沙田,所住的屋苑或大廈尚未參與此先導計劃,大家可幫手推動;若已登記參與了,請大家日常將家中所有可回收塑膠乾淨回收,同心協力提升本港廢膠回收率,支持本地回收業茁壯成長。
當然,從源頭減廢「走塑」更環保,請大家在日常生活上支持「揼少啲 慳多啲 識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