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行垃圾收費 簡單、文明又衞生 (Chinese Only)

遵行垃圾收費,簡單、文明又衞生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1月15日在明報有關垃圾收費的撰文)

隨着環保署加強宣傳,和關鍵日期4月1號愈來愈近,社會各界對垃圾收費的關注度明顯增強,亦開始提出各式各樣問題。很多有關垃圾收費的資料都可以在政府網頁https://www.mswcharging.gov.hk/tc/找到,但我也打算就垃圾收費寫一系列的網誌,從不同角度講述這個課題,和解答一些常見問題。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先分享一下垃圾收費的背景、目的,和成功推行的要素。

全球都已經醒覺到人類不斷把各種資源轉變成為垃圾是不可持續的,資源總有用光的一天。如何推動市民大眾一起改變習慣和生活方式,減少產生垃圾和實現資源循環是世界各地都面對的問題,因此差不多半世紀前開始,世界上很多先進城市都逐步引入不同形式的垃圾收費。為甚麼垃圾收費可以減少廢物和推動資源循環?環境經濟學和資源管理學都有這方面的清晰論述,我就不花篇幅引述,但須要指出垃圾收費並非理論,而是世界上眾多先進社會多年來實證有效的措施。不單西方社會,就是在文化傳統和香港較接近的亞洲,例如首爾和台北都推行了用指定垃圾袋形式的垃圾收費20多年,並且在減廢和回收兩方面都取得明顯的成果。

香港在回歸後不久已經開始討論垃圾收費這個課題。為了協助決定香港應否推行垃圾收費,2012年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時任主席陳智思推動下開展了一個廣泛的社會參與過程,與社會不同階層、界別和專家深入探討,並在2014年12月發表報告建議參考首爾和台北引入以指定垃圾袋為主軸的收費形式。其後政府和立法會為如何草擬法例,和釐定執行細節費了不少心力,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條例草案在 2021 年 8 月 26 日在立法會三讀通過,並隨後定於今年4月1日開始執行。

垃圾收費開始後,市民具體要做甚麼呢?市民平時大多是把垃圾放在膠袋內才棄置在大廈、屋苑或地區收集垃圾的地方。4月1日開始,市民便應該購買指定垃圾袋來包裹垃圾,包裹好才放在收集垃圾的地方。偶然需要棄置大型垃圾如廢傢俬等,則需要購買和貼上指定標籤才棄置。除了使用指定袋或貼指定標籤,市民棄置垃圾的途徑和以往基本上是一樣的。

一位局外的政府同事對我說他居住的屋苑沒有向住戶派發垃圾袋,他一向都是去超級市場買垃圾袋來棄置垃圾。4月1 日開始他會改為買指定垃圾袋,一切都和以往一樣,其實很簡單。我教會一位年長的姊妹很擔心垃圾收費,問我屆時她要做甚麼。當知道她只需要買指定袋來包裹棄置的垃圾,其他都和以往一樣時,她說:「哦,咁都好簡單,咁我放心嘞。」今年2月起政府便會逐步安排在超市、便利店和藥房等售賣指定垃圾袋和標籤,方便市民。政府更會鼓勵屋苑管理處售賣指定垃圾袋和標籤,方便住戶。

垃圾收費會帶來甚麼好處?大家去看看現時收集垃圾的地方可以見到用各式各樣方法棄置垃圾,經常見到包裹不好散了開來的垃圾。將來大家都用指定袋,包裹好垃圾才棄置,必定會整齊乾淨很多。更進一步,推行垃圾收費後,外地經驗是市民會更願意把塑膠、紙、鋁罐和玻璃樽等分出來回收,既可減了購買指定袋的費用,也減少了垃圾的量。此外,若市民把廚餘也分出來回收,垃圾中少了廚餘,不單會大大減少臭味,更會改善蟑螂和老鼠等問題。如果你覺得減少廢物,推動資源循環等概念有點遙遠,推行垃圾收費會帶來一個更乾淨、衞生和健康的香港,對你一定有切身好處。

說到這裡,政府是否覺得推行垃圾收費是很簡單容易的事情?相反,儘管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環境及生態局和環保署的同事們對推行垃圾收費是抱著如臨大敵,戰戰兢兢的心情,不斷檢視如何可以在宣傳、推行,和配套各方面做得更好,絕對沒有懷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我鼓勵同事們,垃圾收費在香港的環保進程是世紀大事,成功推行可以讓香港在綠色文化上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看齊、提升香港人的集體素質、改善我們的公眾衞生環境,以及讓香港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台階,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只是我們要移風易俗,為香港建立一個新的綠色文化和生活習慣,過程不但漫長,還必然會遇上各種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問題。我和同事們會一起面對,一起逐一解決。

要移風易俗,最大挑戰是使命的傳遞和人的慣性。今天的社會充斥着極大量的訊息和廣告,以致人們對於見到和聽到的資訊,除非特別感興趣,否則大都是視而不見,聽了也不放上心,更不會去主動了解更多細節。所以各地城市的經驗都是儘管大量宣傳,社會也需要數年的時間才會廣泛認同和遵行垃圾收費。人的慣性更是不容易,現時拋棄垃圾的方式和習慣行之經年,要作改變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過程中還會有人為自己的慣性提出各種辯護和合理化的理由。尤其是垃圾收費涉及金錢利益,和不同群體間的利益衝突,做成的慣性和反彈就會更大,放大了種種推行上的問題。

為了迎接這個挑戰,除了加強宣傳教育,環保署一直與不同業界緊密溝通,並與他們共同制訂了8份適用於不同業界的良好作業指引,又舉辦為物業管理業界及業主組織而設的簡介會,和與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合作,舉辦認可培訓講座。回收配套方面則不斷擴展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現時已有超過170個定點和流動公共收集點遍佈全港,而「綠綠賞」積分計劃的登記帳戶數目已超過40萬。環保署更持續擴大廚餘回收服務,環境運動委員會亦開始接受大型私人屋苑申請資助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部門間亦準備了加強對付非法棄置垃圾。

政府的計劃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最最重要的還是社會的支持和配合。遵行垃圾收費對市民來說並不複雜,但還有人曾說我們沒有西方人的環保文化,也沒有日本人的紀律,擔心香港人做不到。另一邊廂,很多香港人到外地旅遊,當發現很多城市的街道都不容易找到垃圾桶,便自然地把垃圾帶回到酒店或朋友的住所,也會按照當地的要求把垃圾分類棄置。不少曾在外地生活過的朋友時常炫耀在外地生活時如何處理垃圾,和當地的垃圾收費制度,還加多句說香港的環境保護真是落後!事實是我們香港人身在外地都很樂意入鄉隨俗,跟隨當地的要求來處理垃圾,見不到有甚麼根本性的原因香港人做不到。

為甚麼香港人去到其他地方會跟隨當地的規定來處理垃圾和分類回收,甚至以此為榮?這是因為減廢回收文化在當地已經成為氛圍,不遵行的會被視為異類。我們需要大眾合力在香港建立這種氛圍。不要說其他人不做我也不做,而是首先自己身體力行,繼而鼓勵親友和周圍的人參與。當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實行垃圾收費,就會形成氛圍,其他未參與的人也會逐漸改變,種種人們擔心的物管和非法棄置垃圾等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我們與其羡慕其他地方環保文明先進,城市整潔,不如我們每個人都從垃圾收費做起,身體力行,齊心建立一個文明又衞生的綠色生活文化,使香港和其他先進地方看齊。你願意由自己做起嗎?

2024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