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屆政府兩周年之際,我也談談環境及生態局的一些工作及進展。環境及生態局的職能分為環境及食物兩科,讓我先由食物科的工作說起。 漁農業發展 持續改善環境衞生 此外,食環署由今年起全面使用熱能探測攝錄機配以人工智能技術,在每個分區進行鼠隻活動調查及制訂「無鼠百分比」,以策劃防鼠治鼠工作,並針對黑點部署更有效的滅鼠行動。去年,食環署清除了約6成 (共70個) 的鼠患主要黑點,預計今年底將尚未清除及新確定的鼠患主要黑點數目 (共97個) 再減少6成。 保障食物安全 簡化食物業發牌制度 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推行環保碳中和城市的各項措施,包括綠色轉型、資源循環等亦備受關注。 氫能發展 制定《氫能策略》時,我們特別考慮到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商業城市,很多資源和產品都要倚靠進口,在氫能的發展上要追求完全自立並不實際。內地的氫能產業對於氫能製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有一定的基礎,部分甚或處於領先地位。所以除了本地應用氫能外,策略上我們可以善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氫能源的示範基地,並協助氫能源產業在海外地區的發展。 綠色運輸 雖則垃圾收費未能如期推行,過去幾個月大量的宣傳和準備工作成功喚醒了社會對減少廢物和分類回收的關注和參與,是過去多年從未達到的。未來我們會把握機遇,大力推動減少廢物和分類回收,努力打造香港的減廢回收文化。 「走塑」 近期一個國際旅遊網站,把香港選為全球9個可持續旅遊城市之一。據媒體訪問網站報導,香港能夠入選,除了有大片美麗的郊野公園創造了一個生態友善環境外,香港最近推行的「走塑」措施亦記一功,「簡單改變就是產生巨大不同的開始」。 減廢回收 回收方面,今年首半年「綠在區區」收集的回收物,相比去年上升約6成。而整體廚餘回收總量亦大幅增加,以5月的家居廚餘回收量為例,是去年平均數的8倍。我們會把握公眾關注分類回收這個機會,加強公眾教育和擴大回收配套等工作,致力建立整個社會新的綠色減廢回收文化和大力改善回收配套系統。 廚餘回收設施方面,由2022年7月至今,廚餘收集點由170個增至約1,200個,環保署並已提早在6月底完成在全港213個公共屋邨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我們預期市民對廚餘回收的需求會持續上升。為進一步方便居民回收廚餘,環保署會在未來一年增加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的智能廚餘回收桶的數目一倍。 除住宅處所以外,環保署會於未來一年設立100個廚餘回收流動點,以及在約100個垃圾收集站設立廚餘回收點,供市民和食肆使用。 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亦正持續擴展,公共收集點由2022年7月約160個增至現時約380個,並在去年中開始陸續在50個公共屋邨設立小型「回收便利點」。預計全港公共收集點的數目將在未來一年增加至800個。 一個宜居的環保城市,在發展之餘也要平衡保育,維持生物多樣性。《環評條例》在當中擔當一定的角色。 優化環評程序 條例修訂後,環保署已批准了共10份環評報告,主要涉及道路和基建項目。確保香港的自然環境和資源得到適切的保護的同時,這些項目的環評程序需時約15至24個月,平均每個項目約19.7個月。例如較大型的「十一號幹線(元朗至北大嶼山段)」工程項目,整個環評程序時間比原先預期縮減近半,並在18個月內完成及發出環境許可證,而當中的法定公眾查閱期維持不變。經修訂後的環評程序,更有效平衡環境保護和發展需要的目的。 生態保育 改善野生動物滋擾情況 此外,《2023年野生動物保護 (修訂) 條例草案》將於8月1日生效,禁餵規定將由野生動物延伸至野鴿,而非法餵飼的刑罰將提高至最高罰款10萬元及監禁一年,及設有定額罰款,金額為5,000元,以進一步打擊非法餵飼活動及改善滋擾情況。 改善維港水質 近年,因著海濱不斷開放,維港近岸氣味問題引起不少投訴。為改善這問題,政府定下今年內把排入維港沿岸的剩餘污染量減半,今年4月底76個污水渠錯駁經已修復,整體污染量已減少約66%。其中個別重點區域及排水口的污染量更有明顯改善,例如土瓜灣避風塘海濱的排水口污染量已減少約95%,而荃灣海濱的相關污染量亦已減少超過70%,提前達至績效指標。我們會繼續進行餘下的復修工程,以進一步改善維港的近岸氣味問題。 維港水質得到改善,有利於更多海洋生物的繁殖與棲息。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維港及附近水域進行海底生態系統調查,發現這些水域水底有35種珊瑚,亦在維港附近東面水底發現扇貝床及一些標誌性的海洋生物如管海龍及海牛等。研究結果顯示維港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並逐步回復潔淨。 科技應用 為協助解決污水渠錯誤接駁問題,環保署開發及採用探地雷達系統追蹤地下污水渠道的路線及滲透。這系統可進行地下測繪並提供清晰3D影像。環保署人員透過這技術迅速找出污水滲漏根源,有效地糾正污染問題。 環保署為調查空氣滋擾而設計的人工智能機械狗方案,在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的比賽中獲得二獎。機械狗能判斷不明氣體的屬性,自動追蹤氣體方向,協助人員調查空氣滋擾事件,尋找污染源頭。 為支援優化環評程序,環保署建立了中央環境數據庫,網羅環評報告中超過100類型的環境相關數據,以提高環評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數據庫開放給業界及公眾使用,進一步提高環評效率及促進智慧城市發展。 以上的例子都說明科技應用的重要性,環境及生態局及轄下部門會繼續留意及引入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以協助提升效率及服務質素。
完 2024年7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