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

保育

 

香港的自然保育及乡郊保育概览

 

香港的自然遗产

香港虽是个人烟稠密的国际大都会,但境内1 114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有约四分之三是郊野。香港这块弹丸之地,有着无数迷人的风景,由群山叠岭、茂密林荫、草坡湿地、石壁海岸以至白沙浅滩,风光如画。香港的生物多样性极之丰富,在这方寸之地为数以千计的物种提供各种适合的生境。


自然保育政策

政府致力于保护我们宝贵的自然遗产。为此,我们在2004年公布新自然保育政策,旨在顾及社会及经济的考虑,以可持续的方式规管、保护和管理对维护本港生物多样性至为重要的天然资源,使市民及其后代均可共享这些资源。此政策亦以加强保育具重要生态价值地点为目标,尤其是位于私人土地的地点。在此政策下,我们选定了12个须优先加强保育地点,并推行两项计划,即自然保育管理协议计划和公私营界别合作计划,以加强保育这些地点。详情请浏览新自然保育政策


受保护地区

政府迄今已指定了25个郊野公园、22个特别地区,共占地约44 840公顷(超过40%的香港土地面积),作自然保育、康乐及教育用途。现时共有八个海岸公园和一个海岸保护区,共占约8 500公顷的海洋面积,以保护海洋物种和生境。此外,三个生态上重要的生境亦已指定为限制地区,限制任何人进出,以期把对野生动物的滋扰减至最低。另外,法定规划图则上划定为自然保育地带的土地,亦受严格的规划和发展管制,其中包括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自然保育区和海岸保护区。请到这里浏览更多资料。


乡郊保育

香港的偏远乡郊地区蕴藏丰富的自然生态、建筑和人文资源。为了保护乡郊自然生态及活化其村落建筑环境,政府成立了乡郊保育办公室,以统筹保育乡郊计划,促进偏远乡郊的可持续发展。请到这里浏览更多资料。


其他自然保育工作

保护濒危物种

政府一直致力保护濒危物种,遵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并透过本地法例《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第586章),规管《公约》列明的濒危物种的贸易。

《2018年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修订)条例》已于2018年5月1日生效,加强管制进出口象牙及象狩猎品,并于2021年底完成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贸易,及加重就所有濒危物种非法贸易和走私所订罚则,以加强阻吓作用。请到这里浏览更多资料。

保育生物多样性

香港虽予人繁华都市的印象,但咫呎之外也有自然山野及蕴含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育生物多样性对本港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政府在2016年公布本港首份城市级的《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6-2021》(《计划》)。《计划》提出以下四个主要范畴,当中涵盖67项具体行动:(一)加强现有的保育措施;(二)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并融入由公私营界别提出的相关政策、计划、工程和项目中;(三)增加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識;及(四)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参与。自公布《计划》以来,这些具体行动大致按照《计划》时间表循序渐进推行。作为香港首份《计划》,首要任务就是把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及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支持。我们正进行更新《计划》的工作。请到这里浏览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