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之后 齐心善后
(2018年9月28日)
超强台风「山竹」横扫香港,海岸、市区及郊野影响极大且广。上星期,我与义工队同行下海清洁岸滩;昨天,我与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同行上山,视察郊野公园灾情,并为谨守岗位的前线同事打气,以及向参与善后的郊野公园义工计划队友表达谢意。
「山竹」遗痕
气候变化,引致极端天气,影响深远。「山竹」兴风作浪,不但市区受损严重,香港郊野公园亦受历来最大破损。有前线同事已服务郊野公园近四十年,他感叹今次风灾影响空前,众多山中大树连根拔起,心感塌树量为过往台风近十倍之比。于同事及义工奋力善后约一星期后,仍约八成行山径受阻,请市民山友留意渔护署网上郊游资讯,并注意野外安全,免生意外。
郊野善后
渔护署的郊野公园善后工作,按先后缓急,首先清理主要山径及设施的塌树,以便重开车道及关键连系,并且把摇摇欲坠的树上伤枝移除,安全至上。
郊野公园有既定废弃林木枝叶的资源循环安排,因应园区地广及生态条件,绿废一般在地处理善用,包括部份树干可化作枱椅或山径梯级,其余化肥。今次风灾后,顺应沿用此法,转废为材。
绿废疑惑
巡视郊野公园善后工作期间,渔护署同事亦补充,回应坊间相关误解。话说市区塌树,顿增全港废物弃置量及相关转运站的压力,但须知郊野公园不宜接收外来园林废物,否则带来有病虫害及外来物种,可影响生态环境。
事实上,关于「山竹」之后市区的部份园林废物,政府现已安排在启德发展区土地暂存。有意取用废木及枝叶的团体和市民,请及早联络环境保护署(热线:3741 1823 或 3741 1822)。环保署亦会在当中选取一些合适的园林废物,送往牛潭尾的动物废料堆肥厂,以及小蚝湾的O·PARK(有机资源回收中心)进行厌氧分解,转废为能。然而,是次「山竹」风暴灾情十分严重,所产生的园林废物是日常数倍之多,加上香港的既有相关设施有限,现时能力实难以把这些灾后园林废物全部一一再利用。
齐心善后
连日来,政府各部门同事全力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上山又下海,亦有不少热心市民和社区团体自发组织和参与岸滩清洁工作,我们对此再一次表示衷心感谢,并正透过「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工作小组」向各参与组织提供支援,包括协助宣传有关清洁行动、提示进行清洁活动的安全指引、提供所需的清洁工具及物资(手套、垃圾袋等),及协助运走及处置收集到的垃圾。(备注1)
「山竹」之后,齐心善后,多谢同事及义工。与此同时,亦须齐心,应对气候变化,低碳转型。
备注
1. 若大家想帮帮手,组织义工团,同行岸滩清理工作,欢迎click入 海岸清洁 Clean Shorelines Facebook专页,或电邮至 clean_shorelines@epd.gov.hk与环保署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