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循环经济 : 木回收 新年轮
(2020年11月20日)
全球抗疫当前,同时期望化危为机,支持绿色复苏,尤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于亚洲,中日韩刚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激发绿色经济机遇。香港境内碳排放源,主要为发电用电、交通运输及废物管理三方面。近日,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交《长远减碳策略公众参与报告》,建议香港以2050年或之前迈向净零碳排放为长远目标,当中策略包括源头减废、重用回收及提升废物相关基建等。
2014年,环境局公布本港首份《香港厨余及园林废物计划2014-2022》,加强跨部门协作,促进源头减废以至转废为材。当中,园林废物量日均约170公吨,包括工务工程所产生的园林废物及各种园艺有机弃置物,占都市固体废物总量约1.5%。今回,聚焦园林废木,回顾近六年间相关减废回收进程及展望,推动如何减废又减碳,迈向循环经济,缔造绿色就业。
2015年:回收基金
环保署正式启动新设10亿元「回收基金」,旨于推动回收行业可持续发展。至今,基金已批出共10项废木回收相关企业申请,资助金额累计约1,800万元。同时,基金下「标准项目」亦可助业界以简化程序购置回收设备,如木材专用破碎机、电锯、压块机及生物炭机等。
近年,基金再新添「特邀项目」,以支援新成立及初创企业以创新意念促进回收作业,当中社企「香港木库」以新思维回收、处理及应用本地塌树废木等,为受惠初创企业实例之一。
2016年:绿色采购
路政署展开「承思·续后」的「斜坡植林优化计划」,有系统地更替有倒塌风险的台湾相思树,以保障道路及大众安全,其后培植原生植物以加强生物多样性。同时,署方积极支持惜物减废,包括废木回收再造的绿色合约新尝试,透过公开招标,与木艺师合作,分批将相当大量废木升级再造。项目至今,已回收以百公吨计台湾相思木。
路政署Jimmy署长 (陈派明先生) 回顾及前瞻,分享此废木回收再造的政府部门创新安排,甚有意思,数年来并已累积了实用采购经验,往后招标及合约可进一步优化,而且可为其他政府工务部门等提供借镜,推而广之,同行惜木减废。
另外,环保署的转废为能先进设施T·PARK [源·区],亦透过室内设计合约,支持建筑师与木艺师等的废木升级再造。例如,其下T·CAFE的桌椅,以旧湾仔码头的废木为材,化成独一无二的创意餐桌、茶几及长椅,广受访客钟爱,并荣获境内外不少奖项。其后,环保署另一转废为能设施O·PARK1,其访客空间亦继续支持此绿色设计路向,稍后欢迎大家预约参观。
2017年:土地支援
环保署「环保园」批出土地约0.5公顷,租予香港生物质(木材)环保有限公司。近期,其主要业务为将园林废物化成堆肥用途的膨松剂或种植用的覆盖物,亦可作养植菇菌等之用。
另外,「回收基金」亦有提供租金资助,多管齐下,支持回收业界。
2018年:化危为机
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引致海量的塌树断枝。环保署应变,购入工业级木材破碎机,并设立临时园林废物回收场,以处理来自政府部门及私人机构的塌树及其他园林废物,并从中积累相关经验,为未来具规模的本地废木回收作筹划。至今,已转化约2,200公吨有用物料,作堆肥、培植菇菌的基质、种植用覆盖物、堆填区覆盖物料、O·PARK1膨松剂和固体燃料等用途;亦有整件木料供重用或升级再造,可制成艺术摆设。
郊野公园亦严重受损,渔护署历来尽量将园内塌树折枝在地处理,部分合适树干则制成郊游设施或装置,例如枱椅、标示和木雕等。
2019年:部门协作
「山竹」之后,环保署添置了工业级碎木机,于临时场地加强处理园林废物,带来处理废木新契机。年初,先加强回收圣诞及农历新年园林废物,包括天然圣诞树及桃花,回收共约77公吨,为历年新高。
当年花卉展,康文署又与环保署加强协作,新点子包括与艺术创作工作者将「山竹」塌树升级再造,化成大型木雕等。展期内,环保署亦将「山竹」塌树断枝所碎成的园艺覆盖物,免费赠予巿民作家居盆栽之用。
此外,旅游事务署于盐田梓举办「盐田梓艺术节2019」,亦与本地艺术家等与村民共同创作,化塌树为在地艺术装置,成为打卡热点,支持低碳本地游。
2020年:疫下创新
世纪疫情,影响各行各业,政府推出各项纾援措施,环保署「回收基金」亦发挥额外作用,加强援助相关业界应对逆境。例如,上述提及的「香港木库」,在过去一年多,受惠于「回收基金」下的「标准项目」、「新成立及初创企业开展项目」、「一次性回收业抗疫资助计划」及「一次性租金资助计划」,再加上政府其他抗疫补助,累计有逾百万元的「及时雨」,他们亦当然自强不息,创新求变,支持循环经济及绿色就业,其工场人手更不减反加,现聘人手已增至十余人。
今日,环保署批出「园林废物回收中心」(Y·PARK [林·区])合约,为本地相关回收提供更可持续的资源循环创新机遇。Y·PARK选址与T·PARK为邻,预计2021年第二季投入运作,起步时将以政府部门所产园林废物为主,往后扩至私营机构,而首年回收量预计约逾万公吨,随后倍增,即日均约60公吨。
与此同时,国际间先进城巿正积极研发生物炭技术及用途,加强减废又减碳。环保署支持创新科技,亦正筹划本地相关试验设施,Y·PARK正可支援转废木为材的多元实益用途,包括生物炭的可行出路,可用作土壤改良剂、过滤污染物滤料、种植泥土及动物饲料的添加物等。
Y·PARK将设有导赏服务,欢迎大家明年到访,了解香港废木回收的「新年轮」。这些进程,配合「垃圾按量收费」等环保政策,同时支持迈向循环经济,并可先行创造多元的绿色就业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