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碳中和」:减碳有价 再生能源
(2022年4月22日)
2022年世界地球日年度主题为「投资我们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呼吁各界加强气候行动,减碳需要全民参与,人人有责。去年10月,政府公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力争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中,涵盖前瞻性的「气候预算」 (Climate Budget),政府将投资2,400亿元于未来15至20年的气候行动,包括「净零发电」相关的政府项目;同时,会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创造社会各界的绿色投资机遇,并缔造绿色就业岗位。
如《蓝图》所述,香港深度低碳转型的历程,尤其在零碳发电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充满挑战。除了面对地理上的空间限制,更需要群策群力去跨越减碳有价、科技突破等重重路障。尽管挑战重重,香港社会须迎难而上,按《蓝图》多管齐下,并且透过官商民多方合力,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整体而言,目标是在2035年或之前,即未来10余年间,致力令可再生能源占发电比例,由现时尚少于1%,大增至7.5–10%,并于往后提升至15%。
上年11月的网志,检视了「减碳有价 节能悭钱」。今回网志,盘点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绿色投资,包括太阳能、转废为能等先行领域。
政府跨部门同心减碳,力求创新以突破本地空间限制的挑战,如在水塘以至其他合适水体拓展浮式太阳能板。近期新猷,于大榄涌完成装设本港第三个水塘浮动太阳能发电系统,欢迎大众到访「香港千岛湖」,寻此新增「太阳岛」。
政府投资
于现届政府五年间,政府积极带头推动跨部门合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乐见不同部门正致力加强协作及创新,以突破本地空间和科技的挑战,于政府的新旧建筑物及基础设施结合太阳能发电,以及发展多方面的转废为能项目。例如,今次介绍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渔农自然护理署 (AFCD)、渠务署 (DSD)、机电工程署 (EMSD)、环境保护署 (EPD) 和水务署 (WSD) 都积极参与其中。
纵观上述各部门的可再生能源近例,按空间类型分布,太阳能发电项目大致可归纳成5大类别,当中政府部门力求低碳创新及多管齐下,展示突破本地空间限制的多元发展方向;而因应本地废料种类,转废为能项目则已覆盖3大类别,涉及不同科技的应用。感谢各部门同事群策群力,太阳能发电和转废为能近例涵盖了以下类别:
- 太阳能发电
- 水塘浮动太阳能板 (WSD项目包括石壁水塘、船湾淡水湖及大榄涌水塘)
- 蓄洪池浮动太阳能板 (DSD亦正探讨在适当河道空间投资浮式太阳能板)
- 政府处所加装各式太阳能板 (如于污水处理厂、政府合署、宿舍、康乐休憩场地及行人通道等)
- 偏远政府设施电力自供自给 (如AFCD用于大榄郊野公园木糠厕所)
- 「采电学社」计划 (EMSD提供一站式服务,免费为合资格学校及非政府福利机构安装太阳能板,以及协助参加两间电力公司的「上网电价」)
- 转废为能
- 污泥:如T·PARK (屯门污泥处理设施)
- 厨余:包括O·PARK1、O·PARK2 (兴建中),以及污水处理厂内「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设施
- 都市固体废物:如I·PARK1 (兴建中)(于石鼓洲旁的大型都市固体废物焚化设施)
当中,WSD正着手研究在水塘使用浮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潜力,在石壁水塘和船湾淡水湖已安装了各100千瓦的小型系统为先导计划,并快将在大榄涌水塘完成第三套小型系统。香港将投资更大型的浮动太阳能发电系统,年产量可逾1亿度电,即等于约0.2%全港用电量。
而DSD于30个污水处理设施装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年产量约148万度电,即等于约0.003%全港用电量。DSD致力低碳创新,包括于地面空间上投资试行「可踏式太阳能板」科技。
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目前太阳能及转废为能属先行领域。今回列出9方面类别,涵盖水塘浮动太阳能板、蓄洪池浮式太阳能板、政府处所各式太阳能板 (如渠务署试行「可踏式太阳能板」)、偏远设施电力自供自给 (如大榄郊野公园木糠厕所)、「上网电价」支持民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采电学社」资助合资格学校及社福机构太阳能项目,以及多方面转废为能 (包括将污泥、厨余及一般垃圾化为能源)。
上网电价
是届政府的另一突破是落实了「上网电价」(Feed-in Tariff) 政策,支持民间积极投资于太阳能发电等项目,鼓励善用其各自空间以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推出至今约三年半,申请总数于期间持续稳步上升,现刚超逾两万宗,创出新里程碑!当中,约90%已获批,估计陆续安装后每年可生产近3亿度可再生能源电力,足以应付90 000个家庭 (大约相当于中西区的住户总数) 的电力需求。
论最多,独立屋及村屋多善用其空间以「上网电价」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申请总数约76%。事实上,参与「上网电价」的项目愈来愈多样化,覆盖其他私人住宅/屋苑 (6%)、工商大厦 (5%)、学校 (包括专上学院、中学、小学及幼稚园) (3%)、社福机构、康乐设施/营地、工程地盘,以及农地湖泊等。
论最大,香港科技大学于校园内逾50处地点,将合共装设超过8 000块单晶硅太阳能板,预计每年产300万度电。至今,项目已经完成约75%,预期今年中竣工,将成为全港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场。
论突破,我乐见城市规划委员会近日首度批准了一宗拟议在农业地带的土地上发展属「公用事业设施装置」的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申请,涉及约1 650块太阳能板,估计每年产逾72万度电。同时,此申请项目会在该处种植经选定的固氮植物,保持土壤品质及肥沃度,示范善用农地空间以拓展可再生能源,为私营界别在其土地和物业上装设可再生能源系统创造突破。
论最新,环境局与相关政府部门就便利私营界别在室外停车场装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拆墙松绑措施,正进行最后敲定,并快将公布。
论电价,几年前「上网电价」于起始阶段,政府订立可再生能源每度电收购价由3元至5元,相较其他城市的定价高,主要旨于令在香港安装太阳能发电组件的回本期具相对高的吸引力,有效推动民间投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孕育本地的相关绿色产业。如同世界各地的「上网电价」政策进程,当其产业及技术渐见成熟,工价愈见相宜时,当地「上网电价」的定价水平理当适时步步下调,以持续令回本期长短合宜,平衡社会的整体利益。环境局快将公布本港「上网电价」价格的检讨详情。
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已落实约三年半,各界积极参与,涵盖独立屋/村屋、私人住宅/屋苑、工商大厦、学校、社福机构,以及其他如康乐设施/营地、工程地盘和农地等。环境局会适时检讨「上网电价」,包括定价水平。
投资未来
上述大大小小9方面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别,点出政府跨部门正致力加强协作及创新,支持各界同行投资太阳能及转废为能。当中,政府会投资更多先进的转废为能设施,包括厨余回收基建及大型综合废物管理设施,估计在2035年或之前将可满足香港约3 - 4%的电力需求。年初,政府已宣布会兴建选址屯门曾咀煤灰湖的I·PARK2,同时将展开一项全港性选址研究,物色其他适合兴建此类转废为能设施的地点,以落实《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的策略。
此外,离岸风力发电场方面,政府会与两间电力公司审视其计划。两电估计在优化其设计及采用新技术后,将可增加各自风场的发电量及经济效益。整体而言,按估算在2035年或之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有关潜力将占电力需求如下:
风力发电 | ~3.5 - 4% | |
转废为能 | 约3 - 4% | |
太阳能 | 约1 - 2% | |
合计 | 约7.5–10% (往后提升至15%) |
与此同时,政府密切留意及探索其他零碳能源,如绿色氢能,以力争香港迈向碳中和的目标。适逢今个月,政府首批发行的绿色零售债券开始接受认购申请,发行额为150亿元,并可按认购情况加码至最多200亿元。绿色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投入在基本工程储备基金下符合绿色要求的相关项目,推动香港减碳减废等建设,巿民大众可考虑参与其中,同行投资未来。
在致力「投资我们的星球」的同时,须知减碳有价的挑战。极端天气的情况愈见严重,就如2021年便是香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21年内,有11个月较正常温暖,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4.6度,较正常值高1.1度!同年,香港的全年用电量亦明显高升,较上一年增加近4%!而2021年4至5月的用电量,更较上一年同期上升超过10%!
故此,社会除了需要投资从产电源头逐步实现「净零发电」外,大家必须日常加强节能,以达致有效减碳又悭钱,同行多管齐下应对减碳有价的大挑战!今年炎夏将至,加强节能,人人有责。
香港力争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投资「净零发电」,亦须大家日常加强节能,同行应对「减碳有价」的挑战,人人有责!
环保蓝图:
相关网志:
太阳能:
转废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