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届政府两周年之际,我也谈谈环境及生态局的一些工作及进展。环境及生态局的职能分为环境及食物两科,让我先由食物科的工作说起。 渔农业发展 持续改善环境卫生 此外,食环署由今年起全面使用热能探测摄录机配以人工智能技术,在每个分区进行鼠只活动调查及制订「无鼠百分比」,以策划防鼠治鼠工作,并针对黑点部署更有效的灭鼠行动。去年,食环署清除了约6成 (共70个) 的鼠患主要黑点,预计今年底将尚未清除及新确定的鼠患主要黑点数目 (共97个) 再减少6成。 保障食物安全 简化食物业发牌制度 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推行环保碳中和城市的各项措施,包括绿色转型、资源循环等亦备受关注。 氢能发展 制定《氢能策略》时,我们特别考虑到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商业城市,很多资源和产品都要倚靠进口,在氢能的发展上要追求完全自立并不实际。内地的氢能产业对于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有一定的基础,部分甚或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除了本地应用氢能外,策略上我们可以善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推动香港成为国家发展氢能源的示范基地,并协助氢能源产业在海外地区的发展。 绿色运输 虽则垃圾收费未能如期推行,过去几个月大量的宣传和准备工作成功唤醒了社会对减少废物和分类回收的关注和参与,是过去多年从未达到的。未来我们会把握机遇,大力推动减少废物和分类回收,努力打造香港的减废回收文化。 「走塑」 近期一个国际旅游网站,把香港选为全球9个可持续旅游城市之一。据媒体访问网站报导,香港能够入选,除了有大片美丽的郊野公园创造了一个生态友善环境外,香港最近推行的「走塑」措施亦记一功,「简单改变就是产生巨大不同的开始」。 减废回收 回收方面,今年首半年「绿在区区」收集的回收物,相比去年上升约6成。而整体厨余回收总量亦大幅增加,以5月的家居厨余回收量为例,是去年平均数的8倍。我们会把握公众关注分类回收这个机会,加强公众教育和扩大回收配套等工作,致力建立整个社会新的绿色减废回收文化和大力改善回收配套系统。 厨余回收设施方面,由2022年7月至今,厨余收集点由170个增至约1,200个,环保署并已提早在6月底完成在全港213个公共屋邨安装智能厨余回收桶。我们预期市民对厨余回收的需求会持续上升。为进一步方便居民回收厨余,环保署会在未来一年增加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的智能厨余回收桶的数目一倍。 除住宅处所以外,环保署会于未来一年设立100个厨余回收流动点,以及在约100个垃圾收集站设立厨余回收点,供市民和食肆使用。 社区回收网络「绿在区区」亦正持续扩展,公共收集点由2022年7月约160个增至现时约380个,并在去年中开始陆续在50个公共屋邨设立小型「回收便利点」。预计全港公共收集点的数目将在未来一年增加至800个。 一个宜居的环保城市,在发展之余也要平衡保育,维持生物多样性。《环评条例》在当中担当一定的角色。 优化环评程序 条例修订后,环保署已批准了共10份环评报告,主要涉及道路和基建项目。确保香港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得到适切的保护的同时,这些项目的环评程序需时约15至24个月,平均每个项目约19.7个月。例如较大型的「十一号干线(元朗至北大屿山段)」工程项目,整个环评程序时间比原先预期缩减近半,并在18个月内完成及发出环境许可证,而当中的法定公众查阅期维持不变。经修订后的环评程序,更有效平衡环境保护和发展需要的目的。 生态保育 改善野生动物滋扰情况 此外,《2023年野生动物保护 (修订) 条例草案》将于8月1日生效,禁喂规定将由野生动物延伸至野鸽,而非法喂饲的刑罚将提高至最高罚款10万元及监禁一年,及设有定额罚款,金额为5,000元,以进一步打击非法喂饲活动及改善滋扰情况。 改善维港水质 近年,因着海滨不断开放,维港近岸气味问题引起不少投诉。为改善这问题,政府定下今年内把排入维港沿岸的剩余污染量减半,今年4月底76个污水渠错驳经已修复,整体污染量已减少约66%。其中个别重点区域及排水口的污染量更有明显改善,例如土瓜湾避风塘海滨的排水口污染量已减少约95%,而荃湾海滨的相关污染量亦已减少超过70%,提前达至绩效指标。我们会继续进行余下的复修工程,以进一步改善维港的近岸气味问题。 维港水质得到改善,有利于更多海洋生物的繁殖与栖息。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维港及附近水域进行海底生态系统调查,发现这些水域水底有35种珊瑚,亦在维港附近东面水底发现扇贝床及一些标志性的海洋生物如管海龙及海牛等。研究结果显示维港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并逐步回复洁净。 科技应用 为协助解决污水渠错误接驳问题,环保署开发及采用探地雷达系统追踪地下污水渠道的路线及渗透。这系统可进行地下测绘并提供清晰3D影像。环保署人员透过这技术迅速找出污水渗漏根源,有效地纠正污染问题。 环保署为调查空气滋扰而设计的人工智能机械狗方案,在智慧政府创新实验室的比赛中获得二奖。机械狗能判断不明气体的属性,自动追踪气体方向,协助人员调查空气滋扰事件,寻找污染源头。 为支援优化环评程序,环保署建立了中央环境数据库,网罗环评报告中超过100类型的环境相关数据,以提高环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数据库开放给业界及公众使用,进一步提高环评效率及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以上的例子都说明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环境及生态局及辖下部门会继续留意及引入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以协助提升效率及服务质素。
完 2024年7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