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項目類型觀看相關項目的活動照片
項目展覽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21日-10月6日
項目機機構在南昌賽馬會長春社綠滿林廊舉行展覽,分享項目保育工作、介紹荔枝窩社區農夫、展示攝影比賽作品及舉行工作坊,以吸引公眾人士參與。
食魚教育 - 找尋永續魚塘鮮味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9月29日
我們以「食」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認識香港的塘魚與牠們的產地,體驗 "Fishpond to Table",一起以「食」支持可持續漁業 !
五感體驗課 - 觀鳥X寫生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9月29日
五感練習之第一課【觀鳥.寫生】,讓參加者以肉眼自由搜索,輔以望遠鏡,觀察雀鳥的動與靜;聆聽從四方八面傳來的鳥聲,感受不斷擴展的三維空間;以畫筆代替相機,運用粉彩寫生,將農田之美繪畫下來。
鳳園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4-2027)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9月29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陽光市集 @ 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27日
項目機溝參與香港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陽光市集,到大學宣傳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項目和生態友善農產品。
米糠蠟燭優先場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9月27日
項目導師帶領參加者製作米糠蠟燭,並為12月米糠蠟燭活動作準備。
NBS(Nature-based Solution/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荔枝窩生活種子計劃-NBS小教室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20、24日
第二期種子計劃成員參與一系列活動如NBS(Nature-based Solution/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課堂、討論、實務體驗、村內服務及工作坊等。
荔枝窩晚茬米插秧、耕田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3、24日
項目農夫帶領義工在項目農場水稻田插秧、耕田和施肥,認識傳統種米方法。
西洋菜留種試驗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9月20日
項目農夫帶領參加者探討西洋菜在夏季期間的留種方法。
農地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4、8、20日
在社區農夫帶領下,參加者協助清理田內雜草。
「漁」樂生態遊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9月14、19日
由生態導賞員帶領參觀魚塘範圍及認識本地淡水魚養殖業的傳統運作及其生態價值、我們在地的保育工作及觀賞各式各樣的水鳥,更有機會近距離一睹國際瀕危的黑臉琵鷺(冬季)和近危的白頸鴉等等。
稻米除外來入侵種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9月16日
項目農夫帶領參加者協助移除外來入侵物種。
稻米施肥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9月14日
項目農夫帶領參加者向稻米施肥。
荔枝窩有農墟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14日
荔枝窩農夫在廣場參與農墟,推廣和售賣生態友善農產品。
ReThink HK - 可持續商業會議與博覽會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9月12 - 13日
ReThink HK 是專為商業領袖、可持續性從業者以及負責研究和資源配置淨零和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 策略的各業務職能人員設計的。我們的魚塘保育項目通過是次會議與博覽會向不同領域推廣。
本地蓮子月餅工作坊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9月9 - 10日
由城市入進農田,由荷花結成蓮子,由蓮子炒成蓮蓉再製成蓮蓉包、月餅,當中的生產過程與自然環境及生態有甚麼關係?
在中秋來臨前,項目機構利用本地食材製作傳統月餅,支持本地農業,守護鄉郊土地。
生態友善香蕉雪糕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10日
在項目農夫帶領下,參加者運用荔枝窩生態友善香蕉製作雪糕。
颱風後洛神花修整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10日
颱風後,參加者協助扶正洛神花和對洛神花作簡單修整工作。
荔枝窩村導賞實習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3日
第一期NBS(Nature-based Solution/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種子計劃成員向新參加者進行村內導賞。
荔枝窩種米社區學堂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9月3日
項目機構向參加者介紹荔枝窩種米歷史、種米步驟、米種分類和未來種米活動。
「森林村落」蝴蝶大搜查: 一日蝴蝶普查員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4-2027)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8月31日
參加者在導師的帶領下,於荔枝窩前往梅子林的路上,進行簡單的普查技巧訓練。抵達梅子林和蛤塘後,參加者化身一日蝴蝶普查員,在村落間尋找蝴蝶的蹤跡,並在導師指導下撰寫自己的蝴蝶普查記錄。收集到的數據將有助於豐富梅子林和蛤塘的蝴蝶資料庫,對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規劃至為關鍵!
種子計劃成果分享會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31日
完成第一期種子計劃的成員在分享會中分享得著,總結這幾個月的成果。
2024「森林村落」鄉郊大使訓練計劃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4-2027)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理論課:8月7、14、21、28日; 實地考察:8月11、18、25日
隨著新一期「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於本年5月展開,各類鄉郊復育公眾參與活動將在未來三年持續在村內外推行。為了配合新一期項目的工作需要,新義工的加入必不可少。在鄉郊活動旺季來臨前,項目團隊舉行了新一屆的「森林村落」鄉郊大使訓練計劃。
這個培訓計劃透過理論及實地考察課,讓參加者深入了解梅子林和蛤塘兩村的自然環境及客家文化。此外,培訓還教授了各種山野安全知識和導賞技巧,確保一眾未來的鄉郊大使有足夠能力應付各種類型的公眾活動。通過鄉郊導賞考核的學員正式成為「森林村落鄉郊大使」,投入支援「森林村落」各項自然保育、鄉郊活化相關的教育工作,將鄉郊保育的訊息傳遞至更多公眾人士,持續推動梅子林和蛤塘等鄉村社區的建設和永續發展!
入侵紅火蟻記錄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27日
參加者認識外來入侵物種--紅火蟻,記錄蟻巢的位置、活躍程度、使用有機蟻藥後的變化等。
芒草掃掛飾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27日
社區農夫教授使用芒草製作小清潔掃掛飾。
清理薇甘菊和清理生態水坑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3、27日
在社區農夫帶領下,參加者協助清理薇甘菊和生態水坑。
鳳園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4-2027)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8月25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農樂節系列_生態速查及薇甘菊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25日
參加者在荔枝窩協助進行生態速查及移除薇甘菊。
農田預備工作坊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4-2027)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8月25日
是次活動由導師帶領參加者一同預備農地及製作竹圍欄以保護農作物。參加者於是次活動後,可與森林村落團隊共同管理農地,種出屬於自己的農作物。
河上鄉小農夫 - 禾花雀的約定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8月24日
項目機構帶領小朋友走進農田,參與插秧和收割工作,認識農田豐富多樣的生態和環境,並身體力行支持本地水稻復育。
米會收米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8月23日
項目農夫帶領參加者收割稻米。
堆肥翻土工作坊(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20日
在社區農夫帶領下,參加者嘗試製作堆肥和翻土上泥。
剝蓮子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12、17、20日
社區農夫向參加者介紹蓮花的生長和蓮子的收採,並教授參加者如何以傳統的方法剝蓮子。
[全國生態日] 拈花惹草 - 荔枝窩花草植物導賞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18日
星級導賞員香港鄉郊基金主席、「一日一花」版主林超英先生,帶大家漫遊鄉郊,一起觀察花草生態,欣賞田野間變化萬千的植物。
米會種米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8月10、17日
項目農夫帶領參加者走進農田,以生態友善的方式種米。
洛神認養2024 - 除草和施肥日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17日
洛神認養參加者來到農場探望自己的洛神花,為它們除草和施肥。
田區除草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13日
在社區農夫帶領下,參加者協助清理田內雜草。
環保酵素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13日
社區農夫教導參加者運用農地植物殘餘製作環保酵素,成品將用作家居清潔或種植施肥。
認識荔枝窩河溪和疏河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8月6日
項目機構向參加者介紹荔枝窩水文地理和引水入田耕種的措施,讓參加者認識荔枝窩河溪,並與村內持份者一起疏河。
河上鄉小農夫 - 稻米保衛隊.清除外來入侵種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8月1日
小朋友化身為水稻保衛隊成員,來到河上鄉的水田裏協助農夫清除水稻的頭號敵人-福壽螺。確保黃胸鵐冬季遷徙到香港的時候有足夠稻米充飢。
薏米種植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7月6、9、24、31日
參加者嘗試在農田內種植薏米。
客家文化和語言講座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7月30日
張國雄博士在荔枝窩分享客家文化和語言的知識,並介紹新界客家鄉村演變與承傳。
清理薇甘菊和清理生態水坑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7月10、23、30日
參加者認識外來入侵物種--薇甘菊,並幫忙在田區清除薇甘菊。
鳳園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7月28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米田收割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7月13、14、27、28日
項目農夫帶領參加者收割稻米。
魚塘夜間生態導賞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7月13、27日
透過夜間導賞及發掘魚塘生物多樣性,讓公眾了解香港的魚塘及濕地保育工作,認識魚塘濕地的美。
食魚教育 - 找尋永續魚塘鮮味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7月14、26日
我們以「食」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認識香港的塘魚與牠們的產地,體驗 "Fishpond to Table",一起以「食」支持可持續漁業 !
入侵紅火蟻記錄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7月9、24日
參加者認識外來入侵物種--紅火蟻,記錄蟻巢的位置、活躍程度、使用有機蟻藥後的變化等。
艾草蚊香塔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7月20日
農夫向參加者介紹艾草,並教導他們製作艾草蚊香塔。
「漁」樂生態遊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7月19日
由生態導賞員帶領參觀魚塘範圍及認識本地淡水魚養殖業的傳統運作及其生態價值、我們在地的保育工作及觀賞各式各樣的水鳥,更有機會近距離一睹國際瀕危的黑臉琵鷺(冬季)和近危的白頸鴉等等。
早茬米收割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7月16、17日
項目農夫帶領參加者收割早茬米。
第二十屆香港觀蝶大賽2024暨蝴蝶攝影比賽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7月14日
由環保協進會鳳園蝴蝶保育區主辦的「第二十屆香港觀蝶大賽2024暨蝴蝶攝影比賽」,目的是讓市民透過認識蝴蝶,培養欣賞及關注自然生態,從而喚醒大家保育生態環境的責任。
活動籌得的款項全數撥作鳳園蝴蝶保育區生態保育用途,為香港生態保育作出貢獻,讓比賽更添特殊意義!
到校互動教學 - 田鳥大作戰 桌遊工作坊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7月9日
以桌遊作為切入點,向學生們講解我們日常餐桌上的米飯、蔬果等都源自農田。除了出產農作物,多樣化的農田如旱田、稻米田等還能夠提供不同生境和食物,吸引不少雀鳥前來棲息和覓食,亦是遊人的觀鳥熱點。然而各個生境的資源有限,農田又面對著各種威脅;要協助雀鳥們生存,積極的生境管理工作不可或缺。
認識和記錄水蕨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7月2日
農夫介紹項目其中一個保護物種--水蕨,參加者幫忙清理水坑及記錄過程中找到受保護水蕨物種的位置。
荔枝窩農樂節系列 農樂日 2024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7月1日
公眾人士參與荔枝窩農樂節系列的農樂日,通過多種農田活動,認識生態友善農耕。
鳳園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6月30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荔枝窩農樂節系列: 生態和文化攝影開放日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6月18、29日
參加者在荔枝窩進行生態和文化攝影。
遷羽遷尋 – 塘魚養殖業及魚塘濕地雀鳥大解密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6月28日
本活動讓中、小學生初步認識本港連片魚塘的生態價值及其運作,並透過互動提高學生對濕地保育的意識及水鳥的興趣。
《濕地與我》小學全方位學習日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6月25日
本活動透過講座、遊戲及藝術活動,將香港濕地連繫我們與雀鳥的生活,讓小學生全方位學習濕地及雀鳥保育。
荔枝窩農樂日系列 - 荔枝窩的信件定向遊戲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6月25日
參加者透過定向遊戲,認識荔枝窩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
農地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6月4、10、17、18、25日
-米田施肥掛雀網
-清理荒田雜物
-暴雨水浸災後重建
-清理生態水坑
荔枝窩社區學堂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6月10、11、 15、 25日
荔枝窩社區學堂內容包括認識不同季節的種子和作物;基本農具和培苗教學;生態相機教學及太陽能充電池教學和實習。
第四屆國際蝴蝶會議 自然建基城市-點線面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6月22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成立二十週年,在不同地區也建立了蝴蝶保育友好網絡,現舉辦「第四屆國際蝴蝶會議 自然建基城市-點線面」,邀得香港、中國內地、台灣、日本及英國的專家分享蝴蝶保育及研究工作的經驗。
香港養珠業的歷史與復育講座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6月15日
甄華達博士分享香港養珠業的歷史與復育。
夏日體驗 - 魚塘水果工作坊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6月15日
導賞員在魚塘壆上為參加者介紹香港魚塘與果樹。參加者有機會親手從果樹上摘下熟成的新鮮荔枝,親自調製一杯冰凍的荔枝蜂蜜梳打。
食農【荷塘風味】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6月8、15日
本活動除了由經驗導師教授如何運用河上鄉農田裏出產的荷葉、糯米去製作荷葉飯之外,更有專業導賞員帶領參加者觀賞田間生態。
生態友善涼粉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6月10日
在農夫帶領下,參加者嘗試用荔枝窩生態友善種植的涼粉草製作涼粉。
食魚教育 - 找尋永續魚塘鮮味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6月9日
我們以「食」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認識香港的塘魚與牠們的產地,體驗 "Fishpond to Table",一起以「食」支持可持續漁業 !
風水林植樹日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6月8日
義工於河上鄉風水林種植本地原生樹木。
荔枝窩6月農墟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6月8日
荔枝窩農夫在廣場參與農墟,推廣和售賣生態友善農產品。
白蘭飄香手作坊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6月4日
白蘭花香氣甜美,具有舒緩及放鬆的特性,有助於緩解壓力及提升心情。配合天然草本植物,可以製作成有助護膚的皮膚軟膏。
本工作坊內容由導師帶領參加者一起製作天然草本軟膏,參加者更有機會走訪白蘭花林,與在地農夫分享種植白蘭花的喜與樂。
荔枝窩農樂節系列: 拈花惹草荔枝窩花草植物導賞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6月2日
香港鄉郊基金主席林超英先生,帶大家漫遊田間,認識花草生態。一起欣賞田野間變化萬千的植物。
NBS(Nature-based Solution/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荔枝窩鄉郊生活種子計劃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20 - 27日
經過公眾報名、初步提案遞交和面試篩選,入圍5個參加者在荔枝窩村生活8日,參與一系列NBS課堂、討論、實務體驗、村內服務、工作坊等。
清除薇甘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26日
義工和種子計劃參加者參與生態服務,清除田內薇甘菊。
植物拓染和紮染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26日
在農夫帶領下,參加者運用植物製作藝術品。
鳳園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5月26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跨村文化體驗活動 梅子林客家黃酒工作坊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4-2027)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25日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與「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跨村合作,在梅子林製作客家黃酒,運用在地資源,結合傳統和現代創新,實踐NBS原則。
「漁」樂生態遊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5月25日
由生態導賞員帶領參觀魚塘範圍及認識本地淡水魚養殖業的傳統運作及其生態價值、我們在地的保育工作及觀賞各式各樣的水鳥,更有機會近距離一睹國際瀕危的黑臉琵鷺(冬季)和近危的白頸鴉等等。
認識入侵紅火蟻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24日
介紹入侵紅火蟻對生態的影響,找出田區中的入侵紅火蟻,研究防控措施。
荔枝窩生態夜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24日
項目團隊在荔枝窩帶領生態夜遊,讓參加者認識荔枝窩夜間生態。
荔枝窩村環保回收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22日
項目聯同村內持份者,將村內一些可回收物資,經水路帶到綠在區區流動回收點。探討偏遠鄉郊垃圾處理和回收方案。
荔枝窩Farm to Mouth廚神煮食比賽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21日
參加者運用在地食材,發揮創意,製作特式小食和飲品。
香港青年聯會荔枝窩生態導賞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18日
社區青年到荔枝窩參與生態導賞。
生物科專題研習 - 魚塘生態探索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5月16日
透過專題研習中的探索活動、思考與討論,學生可親身了解魚塘濕地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體驗濕地的研究工作。
「森林村落」 日營活動 - 林中康樂攀樹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4-2027)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5月12日
活動安排專業教練指導營友有關飛索與爬樹的技巧,所有人都可以在樹上俯瞰梅子林村的迷人風光。活動亦設有基本樹藝知識工作坊,參加者可藉此機會認識基本樹木管理的技巧,以身心體會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方式。另外,日營也設有導賞環節,為營友講述梅子林的故事,以探索村落與大自然之間的互動和關係,認識村落歷史與文化。
農樂節系列 生態&文化遺產攝影 x 導賞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11日
參加者到荔枝窩攝影,以及參與生態和文化導賞。
義工活動 - 稻田追肥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5月11日
四月種下田的秧苗已經長至一尺高。為了讓秧苗生長得更好,義工們在田裡協助施肥。
生態【夜探稻田】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5月5、11日
跟隨資深生態導賞員探索入黑後的稻田,學習兩棲類、昆蟲、蛇類的有趣知識。
農樂節系列 文化遺產 x 攝影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9日
向參加者介紹荔枝窩和沙頭角附近歷史文化,以及講解文化攝影技巧。
農樂節系列 生態x攝影工作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7日
向參加者介紹荔枝窩生態,以及講解生態攝影技巧。
認識香港生態多樣性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4日
誠邀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講解香港生態多樣性。
農樂節系列 昆蟲酒店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5月4日
誠邀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帶領製作昆蟲酒店。
NBS(Nature-based Solution/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種子計劃農場義工活動-分揀香茅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4月29日
農夫帶領參加者採收、分揀、移植香茅。
NBS(Nature-based Solution/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種子計劃農場義工活動-採收辣椒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4月29日
農夫帶領參加者採收辣椒和簡單處理。
NBS(Nature-based Solution/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種子計劃農場義工活動-採收金針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4月29日
農夫帶領參加者採收金針花和介紹安全食用方法。
每月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4月28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禾穗編織工作坊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4月21、27、28日
由「在織人」Ankie 教授天然纖維的編織技考,用農社生產的禾草編織成杯墊和小掃把。
探索魚塘生態及文化之旅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4月10、19、27日
讓年輕一代有個契機認識新界西北這大片魚塘的傳統運作是如何惠及每年遷徙的水鳥及其他生物。務求將課堂中的學習帶到戶外去親身體驗當中的生態及保育價值。提高學生對濕地保育的意識,並在地思考一下生態保育及城市發展的平衡。
河上鄉農田實境解謎 - 第一優先試玩場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4月25日
學習都可以好有趣味,團隊正研發利用沉浸式遊戲教學,令參加者致身農田中排解疑難達成目標。過程中會自主學習到農地生態知識,遊戲關卡設有不同難度也可以訓練參加者不同的生活技能。
洛神認養定植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4月20日
洛神定植及向公眾宣傳生態友善耕種。
生態服務:清理薇甘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4月20日
清理薇甘菊義工活動。
自然隊長培訓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4月20日
培訓自然隊長成為荔枝窩生態導賞員。
森林村落日營活動—春日野菜精點遊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4月20日
由荔枝窩出發前往梅子林,沿途探索並認識村民古時生活賴以為生的野菜與花,並品嚐用野菜製作的精緻點心。
「漁」樂生態遊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4月12、20日
由生態導賞員帶領參觀魚塘範圍及認識本地淡水魚養殖業的傳統運作及其生態價值、我們在地的保育工作及觀賞各式各樣的水鳥,更有機會近距離一睹國際瀕危的黑臉琵鷺(冬季)和近危的白頸鴉等等。
馬蹄種植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4月7、18日
生境管理中有一生境為馬蹄,有時候馬蹄經過冬天後生長會比較差,因此需要加種以達到生境計劃要求的植物覆蓋率。
森林村落營地展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4月16日
在沙頭角墟的核心地段—位於新樓街安排了「森林村落營地展」,讓大家在禁區內預覽部分營地可提供的露營裝備,向前往沙頭角的訪客傳達更多關於營地的資訊。
森林村落公民科學營—昆蟲生態速查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4月7、14、15日
參加者透過各種趣味形式學習本地昆蟲物種、生態及公民科學調查方法,並於梅子林、蛤塘進行昆蟲生態速查。
稻米種植體驗 (樂善堂)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4月14日
給予同學一天農業體驗。學生會學習到稻米的結構知識及稻米作為保育工作的角色。
南生圍魚塘教育園地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4月14日
我們與「有記士多」的霍先生合作,於開放日擺放展覽品、望遠鏡,更有義工即場講解魚塘生態知識及玩遊戲,讓大眾一同認識南生圍及塘魚養殖業對濕地保育的貢獻!
學校生態導賞團 - 從鄉村走進農田 [地理學科]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4月13日
學生在生態導賞員的帶領下參觀河上鄉的歷史建築,了解河上鄉以農建村的歷史致使現在河上鄉地區,包括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原因。及後學生走入農田,沉浸於以農業進行生境保育的環境中學習。導賞內容配合地理學科 – 人類與自然環境,令學生能把戶外教室學習到的知識輔助校內學習。
遷羽遷尋 – 塘魚養殖業及魚塘濕地雀鳥大解密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4月12日
讓參與者初步認識本港連片魚塘的生態價值及其運作,並透過互動提高參與者對濕地保育的意識及水鳥的興趣。
超英有偈傾講座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4月12日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負責人香港鄉郊基金主席林超英先生,以及長春社保育經理吳英嬋博士(Angie)分享如何在鄉郊生活中實踐 NBS (Nature-based Solution/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幼兒稻米種植體驗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4月9日
幼稚園4月進行專題研集,以稻米為主題。我們與學校合作,在校內完成水田戲劇劇場後,帶一眾小朋友去認識水田動物。當日更有水稻種植體驗,讓小朋友可以踩進稻米田,一起參與生境保育的工作,為他們的"水田朋友"打造更優質的環境。
禾花雀生態米插秧 -義工活動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4月6日
毎年4月清明節前後時間都是種植早造米的時間,為了令公眾更了解我們在河上鄉農田區的生境保育工作及希望大眾能有更多機會接觸大自然,特別是農地生境,我們邀請了禾花雀生態農社的義工幫助我們種植早造稻米。
插秧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4月6日
早茬米插秧。
社區學堂(種米入門、項目介紹和農夫分享)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4月6日
向長期義工和自然隊長介紹種米知識和更多項目資料,並邀請農夫分享荔枝窩種植感想。
每月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3月31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公民保育家 - 建設生態池塘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3月30日
讓參加者透過在河上鄉項目範圍內建設生態池塘,身體力行去保育河上鄉的生態。
生態導遊培訓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3月29日
讓參加者透過各種培訓活動成為合格的生態導遊。
河上鄉生態導賞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3月27日
帶領參加者由圍村走到農田,以文化歷史、生態、雀鳥保育角度認識河上鄉的生物多樣性。
南生圍魚塘教育園地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3月10、17、24日
我們與「有記士多」的霍先生合作,於開放日擺放展覽品、望遠鏡,更有義工即場講解魚塘生態知識及玩遊戲,讓大眾一同認識南生圍及塘魚養殖業對濕地保育的貢獻!
食魚教育 - 找尋永續魚塘鮮味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3月21日
我們以「食」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認識香港的塘魚與牠們的產地,體驗 "Fishpond to Table",一起以「食」支持可持續漁業 !
探索魚塘生態及文化之旅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3月2、8、9、15、17、20、21日
讓年輕一代有個契機認識新界西北這大片魚塘的傳統運作是如何惠及每年遷徙的水鳥及其他生物。務求將課堂中的學習帶到戶外去親身體驗當中的生態及保育價值。提高學生對濕地保育的意識,並在地思考一下生態保育及城市發展的平衡。
【「森林村落」 日營活動 - 村落導賞團及生態記錄全接觸】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3月16日
「村落導賞團」上午由荔枝窩出發前往梅子林。沿途參加者以手機應用程式進行簡單的生態普查,加深大家對當地動植物的認識。
而在下午進行的「生態記錄全接觸」中的物種辨識比賽環節,讓參加者利用程式在營地及梅子林村的範圍內尋找並記錄不同的生物,體驗成為公民科學家的樂趣。
生物科專題研習 - 魚塘生態探索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3月14日
透過專題研習中的探索活動、思考與討論,學生可更親身了解魚塘濕地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體驗濕地的研究工作。
「漁」樂生態遊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3月13日
由生態導賞員帶領參觀魚塘範圍及認識本地淡水魚養殖業的傳統運作及其生態價值、我們在地的保育工作及觀賞各式各樣的水鳥,更有機會近距離一睹國際瀕危的黑臉琵鷺(冬季)和近危的白頸鴉等等。
感受鄉郊生活節2024 (KFBG)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3月2、3、9、10日
「感受鄉郊生活節」以河流生態系統為主題,邀請了相關部門、環保組織、學者、藝術家和手作人一起參與,為公衆呈現香港鄉郊精彩、獨特的一面。
水田動物派對 (幼兒劇場) - 聖公會聖約瑟幼稚園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3月7日
專為幼稚園學生而設的濕地兒童劇場「水田動物派對」以長春社與香港觀鳥會合辦的河上鄉稻米耕種故事為藍本,以互動戲劇的模式讓幼兒初步認識香港農業對社區及大自然的重要性。
遷羽遷尋 – 塘魚養殖業及魚塘濕地雀鳥大解密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3月5日
讓中、小學生初步認識本港連片魚塘的生態價值及其運作,並透過互動提高學生對濕地保育的意識及水鳥的興趣。
學校農場參觀和薑黃種植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3月5日
讓學生參觀荔枝窩農場及親手參與薑黃種植。
3月農墟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3月2日
每月第一個周六, 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團體參觀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3月1日
讓參加團體參觀荔枝窩農場及生境。
第九屆「新界魚塘節」嘉年華 2024 始終如一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2月25日
我們以「始終如一」為主題,讚揚漁民近百年來堅守初衷,他們一直走來,承傳傳統養殖技術,至今仍是本地漁農產業的重要支柱,為港人提供優質塘魚,尤其是遠近馳名的元朗烏頭。我們希望藉此肯定香港漁民對本地漁業的努力,讓本地塘魚業被更多港人看見,亦向廣大市民推廣魚塘生態價值及本地淡水魚養殖業,保育人與雀鳥所珍惜的一片濕地。
每月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2月25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將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新界魚塘節嘉年華 (香港觀鳥會) - 河上鄉項目攤位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2月25日
第九屆「新界魚塘節」嘉年華以「始終如一」為主題,讚揚漁民近百年來堅守初衷,他們一直走來,承傳傳統養殖技術,至今仍是本地漁農產業的重要支柱,為港人提供優質塘魚,尤其是遠近馳名的元朗烏頭。我們希望藉此肯定香港漁民對本地漁業的努力,讓本地塘魚業被更多港人看見,亦向廣大市民推廣魚塘生態價值及本地淡水魚養殖業,保育人與雀鳥所珍惜的一片濕地。
沙頭角元宵同樂日市集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2月24日
於沙頭角禁區開放日舉辦元宵市集,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農務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2月19日
安排義工為農地修剪枝條。
荔枝窩有農墟(初三農墟)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2月12日
年初三有農墟, 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生物科專題研習 - 魚塘生態探索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2月1、5、7日
透過專題研習中的探索活動、思考與討論,學生可更親身了解魚塘濕地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體驗濕地的研究工作。
沙頭角王昌泰盒子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2月4日
沙頭角王昌泰盒子 - 荔枝農產品銷售
荔枝窩有農墟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及長春社
2月3日
每月第一個周六, 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食魚教育 - 找尋永續魚塘鮮味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2月1日
我們以「食」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認識香港的塘魚與牠們的產地,體驗 "Fishpond to Table",一起以「食」支持可持續漁業 !
探索魚塘生態及文化之旅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月20、29日
讓年輕一代有個契機前認識新界西北這大片魚塘的傳統運作是如何惠及每年遷徙的水鳥及其他生物。務求將課堂中的學習帶到戶外去親身體驗當中的生態及保育價值。提高學生對濕地保育的意識,並在地思考一下生態保育及城市發展的平衡。
每月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1月28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童軍義工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月27-28日
安排童軍義工為農地除草及清理水坑。
美荷樓市集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月27-28日
於美荷樓市集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森林村落公民科學家日營—森林碳儲存2024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1月21、28日 (全日)
參加者跟隨導師的帶領,透過講座、工作坊及小組討論形式學習及實踐森林調查方法,包括樹木量度及地被植物覆蓋率量度以估算森林碳儲存。
南生圍魚塘教育園地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月14、21、28日
我們與「有記士多」的霍先生合作,於開放日擺放展覽品、望遠鏡,更有義工即場講解魚塘生態知識及玩遊戲,讓大眾一同認識南生圍及塘魚養殖業對濕地保育的貢獻! 歡迎到場參觀。
「森林村落」導賞團- 梅子林及蛤塘生態文化之旅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1月20、28日 (11:00-13:30)
鄉郊大使為參加者沿路講解,加深參加者對梅子林及蛤塘動植物及客家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河上鄉農田X五感練習課】 5/【放空.聆聽】X 音樂人 黑鬼HakGwai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月27日
在休耕中的米田上席地而坐,奢侈地放空,享受一場療癒身心的音樂襌。允許聲音自由地進出耳朵,不帶批判,讓腦袋休息;享受民族樂器與自然的和諧共振;借助悅耳的聲頻,穩定呼吸,平靜內心。
「漁」樂生態遊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月13、15、27日
由生態導賞員帶領參觀魚塘範圍及認識本地淡水魚養殖業的傳統運作及其生態價值。我們在地的保育工作及觀賞各式各樣的水鳥,更有機會近距離一睹國際瀕危的黑臉琵鷺(冬季)和近危的白頸鴉等等。
《濕地與我》小學全方位學習日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月26日
本活動透過講座、遊戲及藝術活動,將香港濕地連繫我們與雀鳥的生活,讓小學生全方位學習濕地及雀鳥保育。
沙螺洞導賞團
沙羅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 (2022-2024)
綠色力量有限公司
1月20、25日
活動以學校、團體或公司為對象,由專業導賞員導航,領參加者走遍沙螺洞每一角落,探索多采多姿的生態;細味古老村落風貌,深入認識這片珍貴濕地。
王昌泰盒子炒米茶示範及檔攤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月21日
於沙頭角「王昌泰盒子」示範、推廣及銷售炒米茶
【河上鄉農田X五感練習課】 3/【伸展・慢食】X 食物風味研究者 Fai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月20日
接地氣——躺在農田上,貼地望天;在瑜伽導師的指導下,舒展久被捆綁的筋骨。
品風味——將吃飯的時間留給自己,細嚐由導師用心準備的米飯輕食;慢~慢~吃,給予食物充份時間把風味釋放出來。
【梅子林生態療癒之旅・《天、地、人》系列】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1月20 (10:45-15:30)
參加者深入梅子林,一齊做太極及瑜伽的基本動作,放鬆身心。
「濕地看‧沙螺洞」- 到校講座
沙羅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 (2022-2024)
綠色力量有限公司
1月19日
活動以學校為對象,內容以此計劃為主線,與同學探討濕地在生態上的角色、生態保育面對的不同角力,並由淺入深認識濕地復修工作。
生物科專題研習 - 魚塘生態探索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月12、18、19日
透過專題研習中的探索活動、思考與討論,學生可更親身了解魚塘濕地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體驗濕地的研究工作。
【河上鄉農田X五感練習課】 2/【摘菜.自煮】X 食農教育推廣伙伴 食育獸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月14日
踩入水田,採收新鮮西洋菜;把它煮做湯、拌作饀、搗成蓉,再配搭其他冬季食材,以柴火烹煮——由農場到餐桌——沉浸在親手煮一頓飯的色香味當中。
【河上鄉農田X五感練習課】 4/【行田・寫作】X 情意教育導師 Cheetah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月13日
田間的一條稻穗、一棵青菜、一縷微風,都餵養我們每個人。靜心感受田間的質感,開寫人與自然的故事。靜默漫步田間,打開五感與記憶;閱讀農田故事,感受人與自然的連繫;自由寫作,用筆挖掘心靈的根與果。
荔枝窩有農墟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月13日
每月第一個周六, 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無止橋山旮旯公眾行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月13日
參加者在青年導賞員帶領下,享受一天行山穿村,低碳深度漫遊荔枝窩田區
農務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月8日
安排義工為農地修剪枝條。
漁農美食嘉年華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月5-7日
由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籌委會、蔬菜統營處和魚類統營處舉辦,集合全港美食及優質漁農產品的嘉年華會。香港觀鳥會在此透過售賣與本地漁民合作制成的烏頭魚乾,向市民分享本地傳統魚塘及其生態價值。
漁農美食嘉年華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月5-7日
於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籌委會、蔬菜統營處和魚類統營處舉辦,集合全港美食及優質漁農產品的嘉年華會上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森活節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1月1、6、7日
本年度的森活節透過一系列在地文藝、野外及手作的在地參與式活動,讓公眾透過不同形式,在日與夜去體驗森林村落新的可能性。
漁農美食嘉年華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月5日
西洋菜蜜,由河上鄉出産西洋菜新鮮製造。西洋菜是河上鄉的特色農産,每年入冬開始以水田方式栽種。西洋菜田是半人工濕地的一種,吸引不少渡冬的水鳥棲息,例如黃鶺鴒及林鷸。由於營運成本上漲,西洋菜田的面積過去十年大幅萎縮,水鳥的生活空間亦逐漸減少。支持本地農業,選購本地農産品,為濕地保育出一分力。同場有新鮮西洋菜及生態米發售
沙頭角中英街花園市集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月1日
於沙頭角中英街花園市集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河上鄉農田X五感練習課】 3/【伸展・慢食】X 食物風味研究者 Fai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2月31日
接地氣——躺在農田上,貼地望天;在瑜伽導師的指導下,舒展久被捆綁的筋骨。
品風味——將吃飯的時間留給自己,細嚐由導師用心準備的米飯輕食;慢~慢~吃,給予食物充份時間把風味釋放出來。
每月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12月31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將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森活節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12月30日至12月31日
本年度的森活節透過一系列的在地參與式活動,讓公眾親身了解自「森林村落」項目如何將新元素帶入梅子林及蛤塘。活動將圍繞在地文藝、野外及手作活動,讓公眾透過不同形式,在日與夜去體驗森林村落新的可能性。
掘薑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2月30日
安排義工參與掘薑活動
荔枝窩文化館草地小農墟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2月30日
於荔枝窩文化館草地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魚塘冬令營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2月29 - 30日
帶領學童認識香港本地傳統養殖漁業及候鳥之關的緊密關係,以及認識本地漁農產業的貢獻及珍惜食材。啟發學童對濕地保育的認知。
沙螺洞導賞團
沙羅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 (2022-2024)
綠色力量有限公司
12月2、27、29日
活動以學校、團體或公司為對象,由專業導賞員導航,帶領參加者走遍沙螺洞每一角落,探索多采多姿的生態;細味古老村落風貌,深入認識這片珍貴濕地。
【河上鄉農田X五感練習課】 2/【摘菜.自煮】X 食農教育推廣伙伴 食育獸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2月23日
踩入水田,採收新鮮西洋菜;把它煮做湯、拌作饀、搗成蓉,再配搭其他冬季食材,以柴火烹煮——由農場到餐桌——沉浸在親手煮一頓飯的色香味當中。
生物科專題研習 - 魚塘生態探索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2月15、20、21、23日
透過專題研習中的探索活動、思考與討論,學生可更親身了解魚塘濕地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體驗濕地的研究工作。
探索魚塘生態及文化之旅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2月8日、21日
讓年輕一代有個契機前認識新界西北這大片魚塘的傳統運作是如何惠及每年遷徙的水鳥及其他生物。務求將課堂中的學習帶到戶外去親身體驗當中的生態及保育價值。提高學生對濕地保育的意識,並在地思考一下生態保育及城市發展的平衡。
「漁」樂生態遊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2月12、19日
由生態導賞員帶領參觀魚塘範圍及認識本地淡水魚養殖業的傳統運作及其生態價值。我們在地的保育工作及觀賞各式各樣的水鳥,更有機會近距離一睹國際瀕危的黑臉琵鷺(冬季)和近危的白頸鴉等等。
南生圍魚塘教育園地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2月10、17日
我們與「有記士多」的霍先生合作,於開放日擺放展覽品、望遠鏡,更有義工即場講解魚塘生態知識及玩遊戲,讓大眾一同認識南生圍及塘魚養殖業對濕地保育的貢獻! 歡迎到場參觀。
種米小隊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2月16日
這是…
一個挑戰。每月兩天農務
一次承擔。農地復育的工作
一種感受。人與土地與自然的連結
一個任務。以自然友善農法種植水稻
粒粒皆辛苦真沒說錯!每天都吃飯的你知道每一粒米是怎樣煉成的嗎?培苗、平整禾田、插秧、耘田、掹草、收割、打穀、曬縠、碾米,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重要!誠邀有興趣認識稻米種植及願意為自然生態營造水田生境出力的朋友,參與水稻種植工作,一起為自然環境添生氣!
【河上鄉農田X五感練習課】 1/【觀鳥.寫生】X 自然生態畫家 David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2月3日
以肉眼自由搜索,輔以望遠鏡,觀察雀鳥在偌大的農田畫布上的動與靜;聆聽從四方八面傳來的鳥聲,超越視覺的邊界,擴闊想像。再隨畫家的指導下,運用粉彩寫生,將農田之美繪畫下來。
deTour 2023 設計節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1月24日 - 12月3日
以魚塘蜜語作為契機,向公眾分享紅樹林及蜜蜂所面臨的威脅,及介紹香港觀鳥會所作的濕地相關保育工作
荔枝窩有農墟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2月2日
每月第一個周六, 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農務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2月2日
安排義工為農地除草及清理水坑。
稻田小農夫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1月24、 26、 28、 29日
稻田小農夫是一項為學校而設的生態農業體驗活動。學生被任命為小農夫,學習水田耕作技巧、以本地農產品共同製作美食,過程中認識本地水田農業、學會珍惜食物及加強學生與土地的感情。
同時,學生可了解水田與生物如何共存。同學們每每發現水田生機處處,青蛙、蝌蚪、蜻蜓稚蟲、水鳥…..等無不依靠水田棲息、繁殖及覓食。
每月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11月28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探索魚塘生態及文化之旅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1月3、 20、 21、 23、 27日
讓年輕一代有個契機前認識新界西北這大片魚塘的傳統運作是如何惠及每年遷徙的水鳥及其他生物。務求將課堂中的學習帶到戶外去親身體驗當中的生態及保育價值。提高學生對濕地保育的意識,並在地思考一下生態保育及城市發展的平衡。
農務義工活動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1月18、 19、 25日
安排義工參與不同農務活動
食魚教育 - 找尋永續魚塘鮮味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1月24日
我們以「食」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認識香港的塘魚與牠們的產地,體驗 "Fishpond to Table",一起以「食」支持可持續漁業 !
「濕地看‧沙螺洞」- 到校講座
沙羅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 (2022-2024)
綠色力量有限公司
11月23日
活動以學校為對象,內容以此計劃為主線,與同學探討濕地在生態上的角色、生態保育面對的不同角力,並由淺入深認識濕地復修工作。
梅子林生態療癒之旅・《天、地、人》系列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11月23日
參加者在梅子林草地上做太極及瑜伽,放鬆身心。
導賞團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1月4、 14、 20日
透過導賞員的帶領及講解,參與的公眾、學生能透過學習觀察荔枝窩的生態
鳳園嘉年華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1月19日
本年度的嘉年華的主題為「綠野同遊」,希望透過生態導賞、環保手作、自然遊戲及鄉村美食,無論大人和小朋友均可以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認識生態及紀錄大自然,並探索蝴蝶和植物的價值,將保育的概念傳承開去。
南生圍魚塘教育園地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1月12、 19日
我們與「有記士多」的霍先生合作,於開放日擺放展覽品、望遠鏡,更有義工即場講解魚塘生態知識及玩遊戲,讓大眾一同認識南生圍及塘魚養殖業對濕地保育的貢獻! 歡迎到場參觀。
農務義工活動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1月18日
安排義工為農地除草及清理水坑。
洛神認養收割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1月18日
安排參加者為已領養的洛神花收割
生態導賞團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
11月16日
透過導賞員的帶領及講解,參與的公眾、學生能透過學習觀察河上鄉的生態
「森林村落」蝴蝶幼蟲大搜查: 一日蝴蝶普查員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11月12日
各位蝴蝶愛好者在前來以梅子林,成為「一日蝴蝶普查員」,參與蝴蝶幼蟲大搜查!
Pond to table 工作坊 — 手作烏頭一夜干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1月10日
我們以「食」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認識香港的塘魚與牠們的產地,體驗 "Fishpond to Table",一起以「食」支持可持續漁業 !
學校外展活動分享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3 - 2026)
長春社
11月5日
安排參加學生參與外展活動及由導賞員進行分享
荔枝窩有農墟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1月4日
每月第一個周六, 銷售和推廣荔枝窩社區農夫出產
生物科專題研習 - 魚塘生態探索
拉姆薩爾濕地魚塘保育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1月3日
透過專題研習中的探索活動、思考與討論,學生可更親身了解魚塘濕地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體驗濕地的研究工作。
食魚教育 - 找尋永續魚塘鮮味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0月30日
我們以「食」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認識香港的塘魚與牠們的產地,體驗 "Fishpond to Table",一起以「食」支持可持續漁業 !
每月蝴蝶節
以管理協議方式保育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2021-2024)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10月29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鳳園蝴蝶節,提供兩節免費導賞,向訪客介紹保育區內的不同的生態
南生圍魚塘教育園地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0月29日
我們與「有記士多」的霍先生合作,於開放日擺放展覽品、望遠鏡,更有義工即場講解魚塘生態知識及玩遊戲,讓大眾一同認識南生圍及塘魚養殖業對濕地保育的貢獻! 歡迎到場參觀。
滋﹒秋 限定體驗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10月14、19、29日
參加者在梅子林學習了如何利用本地農作物製作爽膚水。
荔枝窩自然隊長訓練計劃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0月28日
荔枝窩自然隊長訓練計劃是生態導賞員訓練課程。透過課堂及實地考察,加深參加者對鄉郊自然生態的認識。完成訓練的參加者將成為我們的自然隊長 (義工導賞員),提供生態導賞、參與其他進階訓練及參與社區活動。此計劃的目標不單為訓練活動導賞員,更重要的是讓參加者有機會深入認識荔枝窩,並參與其中、成為社區的一份子。
生態導賞團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塱原河上鄉自然保育管理計劃 (2020 - 2023)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10月28日
安排導賞員帶領大學生參觀農地及了解其日常運作
魚塘生態導賞員訓練證書課程2023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0月7、 14、 21、 28日
課程培訓新一代魚塘生態導賞員,認識本地淡水魚塘的運作及其生態價值,學員會在課程中學習相關理論及實地考察。學員畢業後更可以成為香港觀鳥認可導賞員,協助帶領環境教育活動
荔枝窩自然隊長訓練計劃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2021-2024)
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
10月22日
荔枝窩自然隊長訓練計劃是生態導賞員訓練課程。透過課堂及實地考察,加深參加者對鄉郊自然生態的認識。完成訓練的參加者將成為我們的自然隊長 (義工導賞員),提供生態導賞、參與其他進階訓練及參與社區活動。此計劃的目標不單為訓練活動導賞員,更重要的是讓參加者有機會深入認識荔枝窩,並參與其中、成為社區的一份子。
森林村落公民科學營—昆蟲生態速查 2023
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 (2021-2024)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10月14、21、22日
參加者在導師的帶領下,學習了本地昆蟲物種及生態。
「漁」樂生態遊
香港有魚塘-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 (2023-2025)
香港觀鳥會
10月3日
由生態導賞員帶領參觀魚塘範圍及認識本地淡水魚養殖業的傳統運作及其生態價值。了解我們在地的保育工作及觀賞各式各樣的水鳥,更有機會近距離一睹國際瀕危的黑臉琵鷺(冬季)和近危的白頸鴉等等。
藝術谷埔-沈君怡作品展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9月14 - 30日
《藝術谷埔》以沙頭角谷埔的啟才學校和谷埔客廳同為中心,邀請駐村藝術家舉辦藝術展覽、創意作品和討論會,展示谷埔這個風景如畫的村莊。
培訓工作坊
梅子林復育計劃二期:永續鄉村社區老屋修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9月28日
四十多名來自全國各地關心鄉村保育的人士齊聚梅子林老屋,分享了他們在不同鄉村的保育經驗,亦就鄉村面臨的不同問題展開了討論。
項目分享會
梅子林復育計劃二期:永續鄉村社區老屋修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9月14日
村民、義工、學生及不同團體齊聚老屋就文化藝術、教育、文化旅遊、生活體驗、众舍等不同方向討論老屋未來營運的可能性。
梅子林復育啟承日
梅子林復育計劃二期:永續鄉村社區老屋修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9月14日
為慶祝老屋修復工程完工及開幕為鄉村社區合作社 「众舍」,團隊舉辦了開幕典禮。活動吸引了超過180名參與者,包括梅子林及附近村莊的村民、村代表、義工和公眾。
老屋義工隊招募
梅子林復育計劃二期:永續鄉村社區老屋修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9月7、8、11、12日
項目團隊招募了【老屋義工隊】,協助打理老屋及改善週邊環境 。
老屋義工招募(八月)
梅子林復育計劃二期:永續鄉村社區老屋修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8月31日
在項目團隊的帶領下,【老屋義工隊】來到梅子林,協助打理老屋及村內環境。
啟才學校附屬建築復修展覽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8月1 -31日 (逢星期六、日;10:30 - 16:30)
透過展覽修復啟才學校附屬建築的設計圖紙、修復過程的照片及影片記錄,教育村民及公眾建築保育的重要性。
藝術谷埔畫家作品展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8月1 - 31日 (逢星期六、日;10:30 - 16:30)
配合駐村藝術家將在谷埔展開的創作活動,機構向村民及公眾展示駐村藝術家早期的作品。
老屋中秋藝術裝置工作坊
梅子林復育計劃二期:永續鄉村社區老屋修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8月11、18及31日
參加者學習了簡單竹紮及撲紙技巧,並以中秋為主題,與項目團隊共同製作藝術裝置。裝置製作完成後已在梅子林的老屋展示。
[全國生態日] 谷埔廢墟花園導賞參觀
廢墟花園建築景觀微更新:谷埔村老圍樹院宅復育與社區空間活化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8月25日(14:30-15:30)
為響應全國生態日2024,項目團隊帶領公眾參觀廢墟花園修復現場,向他們介紹廢墟花園的微修復策略。
[全國生態日]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谷埔客廳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導賞活動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8月25日 (13:30-14:30)
為響應全國生態日2024,項目團隊帶領參加者參觀谷埔客廳建築修復展、藝術谷埔預展和生態廁所,並向他們介紹針灸觸媒的鄉村保育策略。
全國生態日2024:荔枝窩生態導賞遊
提升村落形象: 復修荔枝窩牌樓及拓展週邊公共空間
暖窩有限公司
8月25日 (10:45-12:15)
暖窩將在上述日子及時間,派出導賞員為公眾人士作免費生態導賞,到村中風水林、百花魚籐、紅樹林及生態步道進行導賞。當中費用全免,每團人數上限為30人。
全國生態日2024:荔枝窩生態導賞遊
提升村落形象: 復修荔枝窩牌樓及拓展週邊公共空間
暖窩有限公司
8月24 (10:45-12:15)
暖窩將在上述日子及時間,派出導賞員為公眾人士作免費生態導賞,到村中風水林、百花魚籐、紅樹林及生態步道進行導賞。當中費用全免,每團人數上限為30人。
啟才學校附屬建築復修展覽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7月1 - 31日 (逢星期六、日,上午10:30 - 下午4:30)
透過展覽修復啟才學校附屬建築的設計圖紙,修復過程的照片及影片記錄,教育村民及公眾建築保育的重要性。
老屋義工隊 (7月活動)
梅子林復育計劃二期:永續鄉村社區老屋修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7月6、13、20日 (全日)
在團隊和梅子林村民的帶領下,【老屋義工隊】協助清理及改善老屋及村內環境。義工亦透過種植體驗及客家菜品嚐,體驗鄉村文化及生活。
谷埔願景義工活動
廢墟花園建築景觀微更新:谷埔村老圍樹院宅復育與社區空間活化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7月13日(上午10:30 - 下午4:30)
義工隊協助清理老圍宋家花園的瓦片、泥沙,以準備日後的復修工程。同時,義工亦透過挖掘村民遺留的舊物品,了解昔日鄉村生活。
老屋義工隊簡介會
梅子林復育計劃二期:永續鄉村社區老屋修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7月2日
團隊對【老屋義工隊】簡介了梅子林、項目理念及預告未來幾個月活動之外,還收集了參加者對活用老屋空間的想法,並探討了如何透過活動在鄉郊村落營造社區。
啟才學校附屬建築復修展覽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6月1- 30日 (逢星期六、日;上午10:30 - 下午4:30)
透過展覽修復啟才學校附屬建築的設計圖紙,修復過程的照片及影片記錄,教育村民及公眾建築保育的重要性。
藝術谷埔夏季預展及開幕對話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6月29日
在六月,谷埔舉行了一場與現代水墨畫展覽相結合的藝術工作坊,標誌著「藝術谷埔」的開展。「藝術谷埔」是一個由一系列的展覽和活動組成的項目,旨在建立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互動平台,並將藝術融入當地社區。
客家糯米糍工作坊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6月29日
谷埔村民指導大家親手製作出煙韌的客家糯米糍,體驗道地客家美食的製作過程。
啟才學校附屬建築復修展覽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5月1 - 31日
展覽展出了修復啟才學校附屬建築的設計圖紙,過程的照片影片等,
讓村民及民眾在實地場景內了解建築保育的知識與重要性。
廢墟花園的未來
廢墟花園建築景觀微更新:谷埔村老圍樹院宅復育與社區空間活化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3月17日
參與者透過重塑地形,清理植被,尋找舊物件等方式,了解村屋的歷史和設計。
大學考察團
梅子林復育計劃二期:永續鄉村社區老屋修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2月17日
一群大學學生在荔枝窩、梅子林及蛤塘村進行考察,並參觀梅子林復育計劃 ,了解香港偏遠客家村落及活化。
啟才學校附屬建築復修開幕典禮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2月4日
一眾嘉賓及村民眾首一堂慶祝啟才學校附屬建築已完成修復並正式開幕成為社區客廳。
[全國生態日] 谷埔生態導賞團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9月21日
項目團隊連同資深生態導師帶領大家在谷埔了解各式各樣的植物及野菜,從野菜及植物去了解谷埔的歷史及地區特色,並探討本土的野菜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即使天氣不佳需要打傘,仍無阻大家好奇的心,熱烈地發問及記錄所見的植物。從認識野菜及植物,可以更了解偏遠鄉郊村民的智慧和生活,亦可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
谷埔集體藝術創作 — 懸浮巨型燈飾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9月15日
傳統孔明燈是節慶祈福許願的工具,人們在燈的表面上寫下祝福或祈願的詞句,燃放到天空祈求平安。項目團隊帶領村民以環保物料在環保無紡布上創作或製作併貼畫作,加熱壓成一幅幅30x30cm的作品。稍後連同更多參加者的作品再組成一大幅百家布,並使用LED燈以電力發亮,製成大型吹氣發光作品,懸浮於半空,成為谷埔的特色打咭位。
谷埔集體藝術創作 — 燈飾紮作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8月19-23、26日
經過一連六日的工作坊,一眾學員已學有所成,完成了比預期更出色、更多的作品!!繼農曆新年學會撲、寫、裝後,項目團隊再次邀請來自榕樹凹,精於紮作技藝的温師傅教授傳統紮作,與一眾參加者一起完成集體藝術創作,為稍後舉行的谷埔慶典作準備。
作品將於其後在谷埔舉行的慶典中展出,我們亦歡迎各位屆時親自到現場欣賞自己的作品,為谷埔的豐收盛會添上色彩。
【全國生態日】礦山在地遊導賞團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8月18日
工作人員向參加者分享馬鞍山獨特的地質及自然生態資源,包括火成岩、沉積岩及變質岩的地質歷史及相關獨特地貌、鐵礦形成、珍貴植物如六種原生杜鵑花及馬鞍山一帶的野生動物物種等,讓參加對馬鞍山地質到自然生態資源有更多認識。
接著活動介紹馬鞍山村(礦村)鄉郊特色,包括「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區及碼頭區」四個群落背景,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多元習俗及生活文化,使參加者對昔日礦村面貌有更多認識。
然後參加者分成小組遊覽礦村山頂區群落,實地參觀及了解山頂區的建築特色、昔日社區管理模式、區內市集店鋪位置及經濟活動情況,以更深入認識礦村。
谷埔導賞團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7月7日
項目團隊連同資深生態導師及資深谷埔研究員帶領大家在谷埔了解各式各樣的植物及野菜,從野菜及植物去了解谷埔的歷史及地區特色,並探討本土的野菜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礦山學堂(學校推廣試驗計劃)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7月2日
7月份礦山學堂(學校推廣試驗計劃),學生從工作人員的講解中了解到昔日礦村內「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群落的地理分佈,與及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與生活文化,使學生對昔日礦村面貌有初步認識。
另外,學生亦學習以傳統手藝方式製作昔日山頂區曾有店舖售賣的北方風味饅頭,在等候饅頭麵團發酵期間,因天雨關係,學生於山屋常設展進一步了解昔日社區的面貌、民居特色及村民的生活文化。
礦山學堂(學校推廣試驗計劃)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6月28日
6月份礦山學堂(學校推廣試驗計劃),學生從工作人員的講解中了解到昔日礦村內「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群落的地理分佈,與及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與生活文化,使學生對昔日礦村面貌有初步認識。
另外,學生亦學習以傳統手藝方式製作昔日山頂區曾有店舖售賣的北方風味饅頭,在等候饅頭麵團發酵期間,學生進行了山頂區導覽活動,以進一步解昔日山頂區的面貌、民居特色及村民的生活文化。
礦山學堂(學校推廣試驗計劃)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6月27日
6月份礦山學堂(學校推廣試驗計劃),學生從工作人員的講解中了解到昔日礦村內「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群落的地理分佈,與及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與生活文化,使學生對昔日礦村面貌有初步認識。
另外,學生亦學習以傳統手藝方式製作昔日山頂區曾有店舖售賣的北方風味饅頭,在等候饅頭麵團發酵期間,學生進行了山頂區導覽活動,以進一步解昔日山頂區的面貌、民居特色及村民的生活文化。
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6月23日
6月份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透過講解讓參加者從「衣、食、住、行」及習俗文化開始了解礦村「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聚落,由以前村民的日常生活認識到當中不同的生活面貌,他們的背景及歷史事件如何影響他們建立礦村獨特的文化。
另外,參加者學習製作上下半山區村民傳統潮州食物「膠羅錢」。同時,參加者利用村內廢棄的泥土,加上天然材料製作泥磚,了解礦村建築特色。
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6月8日
6月份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透過講解讓參加者從「衣、食、住、行」及習俗文化開始了解礦村「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聚落,由以前村民的日常生活認識到當中不同的生活面貌,他們的背景及歷史事件如何影響他們建立礦村獨特的文化。
另外,參加者學習製作上下半山區村民傳統潮州食物「蝦棗」。同時,參加者親手自製昔日山頂區村民的手工玩具「挑竹籤」,了解到以前礦村小孩的娛樂都是由自己雙手創造,材料都是取自居所附近的大自然環境,感受他們昔日的童年生活。
山屋生活體驗營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5月25 -26日
5月份山屋生活體驗營活動,參加者從工作人員的講解中了解到昔日礦村內「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群落的地理分佈,與及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與生活文化,使參加者對昔日礦村面貌有初步認識。
另外,參加者亦學習以傳統手藝方式製作昔日山頂區曾有店舖售賣的北方風味饅頭,在等候饅頭麵團發酵期間,參加者進行了山頂區導覽活動,以進一步了解昔日山頂區的面貌、民居特色及村民的生活文化。晚上參加者體驗露營與野炊樂趣。
第二天參加者學習以天然物料親手製作昔日礦村兒童的玩具「豹虎籠」。另外,因臨近端午節,由山頂區村民親自教授包鹹肉糉,並與參加者分享過節的氣氛。
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5月18日
工作坊透過講解讓參加者從「衣、食、住、行」及習俗文化開始了解礦村「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聚落,由以前村民的日常生活認識到當中不同的生活面貌,他們的背景及歷史事件如何影響他們建立礦村獨特的文化。
活動內參加者學習製作上下半山區村民傳統潮州食物「膠羅錢」,了解上下半山潮州群落的生活文化。同時活動亦向參加者介紹礦村建築特色,如何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及就地取材成為建屋材料的方式,同時體驗昔日村民以泥造磚的方法,製作迷你磁貼泥磚。
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5月11日
工作坊透過講解讓參加者從「衣、食、住、行」及習俗文化開始了解礦村「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聚落,由以前村民的日常生活認識到當中不同的生活面貌,他們的背景及歷史事件如何影響他們建立礦村獨特的文化。
活動內參加者學習製作上下半山區村民傳統潮州食物「膠羅錢」,了解上下半山潮州群落的生活文化。同時活動亦向參加者介紹礦村建築特色,如何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及就地取材成為建屋材料的方式,同時體驗昔日村民以泥造磚的方法,製作迷你磁貼泥磚。
礦山地景考察及保育日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4月13日
4月份礦山地景考察及保育日活動,上午通過講解讓參加者認識礦村4個聚落歷史及村民背景後,工作人員帶領參加者實地考察「山頂區」多個地景,並以昔日礦村地景相片為輔助,及與參加者尋找當中不為人知的有趣事物,以從區內建築特色了解昔日村民如何因地制宜建立「山頂區」聚落。下午邀請參加者利用相片、繪畫及文字等多種媒介協助記錄「山頂區」地景的特色。
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4月1日
4月份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透過講解讓參加者從「衣、食、住、行」及習俗文化開始了解礦村「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聚落,由以前村民的日常生活認識到當中不同的生活面貌,他們的背景及歷史事件如何影響他們建立礦村獨特的文化。
另外,參加者學習製作上下半山區村民傳統潮州食物「韮菜粿」。同時,參加者亦親手自製昔日山頂區村民的手工玩具「挑竹籤」,了解到以前礦村小孩的娛樂都是由自己雙手創造,材料都是取自居所附近的大自然環境,感受他們昔日的童年生活。
山屋生活體驗營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3月23-24日
3月份山屋生活體驗營活動,參加者從工作人員的講解中了解到昔日礦村內「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群落的地理分佈,與及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與生活文化,使參加者對昔日礦村面貌有初步認識。
另外,參加者亦學習以傳統手藝方式製作昔日山頂區曾有店舖售賣的北方風味饅頭,在等候饅頭麵團發酵期間,參加者進行了山頂區導覽活動,以進一步解昔日山頂區的面貌、民居特色及村民的生活文化。晚上參加者體驗露營與野炊樂趣。
第二天參加者學習以天然物料親手製作昔日礦村兒童的玩具「豹虎籠」及「挑竹籤」,並即場進行挑竹籤遊戲,以體驗昔日村內兒童「玩」的文化。
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3月16日
3月份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透過講解讓參加者從「衣、食、住、行」及習俗文化開始了解礦村「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聚落,由以前村民的日常生活認識到當中不同的生活面貌,他們的背景及歷史事件如何影響他們建立礦村獨特的文化。
另外,參加者學習製作「餃子」,源於上下半山區村民將傳統潮州小食「韮菜粿」轉化成「韮菜餃子」。同時,參加者亦親手自製昔日山頂區村民的手工玩具「挑竹籤」,了解到以前礦村小孩的娛樂都是由自己雙手創造,材料都是取自居所附近的大自然環境,感受他們昔日的童年生活。
礦山在地遊導賞團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3月9日
3月份礦山在地遊導賞團參加者透過講解認識昔日礦村內「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區及碼頭區」四個群落的地理分佈,以及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與生活文化,使參加者對昔日礦村面貌有初步認識。
是次工作人員帶領參加者遊覽上下半山區,實地參觀及了解具有潮州傳統建築特色的半山區民居,認識村內中國民間信仰的廟宇歷史、已停止運作的豬寮內的農場設施、古墓等。
最後,參加者與半山區村民互相交流及試食村民製作的傳統潮州小食「蝦棗」,由村民分享她在馬鞍山村的歷史故事,亦讓參加者有機會親自發問他們想了解的部分。
山屋生活體驗營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2月24-25日
2月份山屋生活體驗營活動,參加者從工作人員的講解中了解到昔日礦村內「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群落的地理分佈,與及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與生活文化,使參加者對昔日礦村面貌有初步認識。
然後工作人員帶領參加者於山頂區進行導覽活動,以實地了解昔日山頂區群落的民居與建屋特色。
另外,參加者亦學習以傳統手藝方式製作及品嘗上下半山區傳統潮州小食「落湯錢」(潮州話﹕架羅之),以體會潮州的飲食文化。晚上參加者體驗露營與野炊樂趣。
第二天參加者學習以天然物料親手製作昔日礦村兒童的玩具「豹虎籠」及「挑竹籤」,並即場進行挑竹籤遊戲,以體驗昔日村內兒童「玩」的文化。
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2月24日
2月份礦村生活文化工作坊透過講解讓參加者從「衣、食、住、行」及習俗文化開始了解礦村「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聚落,由以前村民的日常生活認識到當中不同的生活面貌,他們的背景及歷史事件如何影響他們建立礦村獨特的文化。
另外,參加者學習製作上下半山區村民的傳統潮州小食「落湯錢」(潮州話﹕架羅之),以另一種糖不甩歡渡元宵節。同時,參加者亦親手自製昔日山頂區村民的手工玩具「霹啪筒」,了解到以前礦村小孩的娛樂都是由自己雙手創造,材料只是取自居所附近的大自然環境,感受他們昔日的童年生活。
麟谷祥聚 - 谷埔新春節慶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2月24日
配合新年主題及村民回鄉的傳統習俗,項目團隊在谷埔舉行節慶活動,讓谷埔村民及公眾聚首於谷埔參與活動,分享節慶的喜悅。谷埔新春節慶開幕日以舞麒麟表演掀起活動高潮,並邀請村民分享谷埔農曆新年傳統。當日亦設一系列節慶活動,「小小麒麟帽」工作坊透過填色及藝術,傳遞客家舞麒麟的傳統和特色;而「客家分豬肉」活動則用食物作為媒介,撮合村民、公眾及義工一同品嘗客家美食,於春節共享福氣。
客家分豬肉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2月24日
慶典當日的村民新春聚會,以「客家分豬肉」為主題,負責村民及義工向參加者介紹客家菜特色及節慶傳統,同日亦邀請五肚楊氏、新圍宋氏、田心李氏心村民製作客家食物如茶果等,讓公眾及義工一起品嘗,分享福氣。
小小麒麟帽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2月24日
為增加節慶氣氛及提高公眾的參與度,項目團隊特意安排製作小小麒麟帽活動,讓參加者了解麒麟的特色及谷埔歷史文化,並為其專屬的帽子加添節慶元素。
路牌試驗 (原名: 路牌工作坊)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2月24日
項目團隊在谷埔新春節慶活動當日進行路牌試驗,由義工協助收集遊人及使用者的意見,如路牌的擺放位置、內容等,及後再安排真正路牌的擺放。
礦山在地遊導賞團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2月18日
2月份礦山在地遊導賞團參加者透過工作人員講解認識昔日礦村內「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群落的地理分佈,與及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與生活文化,使參加者對昔日礦村面貌有初步認識。
然後工作人員帶領參加者遊覽山頂區及馬鞍橋區兩個群落,實地了解兩區的民居建築特色、建屋條件及礦村的寮屋政策管理歷史。
最後參加者到訪村內墳場以探索更多礦村的多元文化習俗。
麒麟頭上色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1月12、27、30日
項目團隊訂製了一個全白的麒麟頭,邀請村民共同參與繪製和設計,以打造一個獨一無二、專屬於谷埔村的圖案和花紋的麒麟。這件傳統又創新的麒麟頭與早前 HKDI 同學合力製作的麒麟被連上,並在農曆初十五的2月24日,在谷埔新春節慶麒麟表演中展示。之後,這件藝術品將送給谷埔村,供他們長期展示或使用,以彰顯谷埔的美麗與獨特。
「紮、撲、寫、裝」,繁複的工序大約需時數星期,溫師傅亦大方地向團隊展示及教導各種技巧,團隊與村民一起學習及撲紙。團隊花上十多個小時終於完成「撲」,與村民及學生義工一同合力完成「寫」,待由村民及溫師傅負責「裝」及開光儀式。
小小麒麟帽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1月13、30日
為了讓大家都能一嘗舞麒麟的滋味,項目團隊邀請設計師設計了一頂小小麒麟帽,並與HKDI合作舉辦客家文化和紡織實作體驗工作坊,讓一眾中學生們增加對傳統客家麒麟舞及其歷史的認識,推廣香港傳統客家文化。同學們使用鮮艷色彩去完成專屬自己的麒麟頭,成品各有特色,非常漂亮。
這些作品將於谷埔新春節慶中展示,日後則送給谷埔村於啟才作長期展出用。
山屋生活體驗營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1月27-28日
1月份山屋生活體驗營活動,參加者從工作人員的講解中了解到昔日礦村內「山頂、馬鞍橋、上下半山及碼頭區」四個群落的地理分佈,與及村內「外省、客家、潮州、廣東」四個族群的聚居歷史與生活文化,使參加者對昔日礦村面貌有初步認識。
另參加者亦學習以傳統手藝方式製作昔日山頂區曾有店舖售賣的北方風味饅頭,在等候饅頭麵團發酵期間,參加者進行了山頂區導覽活動,以進一步解昔日山頂區的面貌及村民的生活文化。晚上參加者體驗露營與野炊樂趣。
第二天參加者學習親手製作及品嘗上下半山區傳統小食「架羅之」(潮州語,類似糖不甩的食物),體驗上下半山區潮州村民的生活文化。
谷埔紀錄片《歸去來兮》放映會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1月21日
項目團隊受邀到沙頭角王昌泰盒子社區空間,與導演吳文斌分享谷埔的紀錄片,谷埔村民也來臨分享。在放映後的討論中,有參加者希望能夠復辦街渡,方便村民和遊客來到谷埔。村民亦強調谷埔的鄉村氣息,重視寧靜和自然。
麒麟被工作坊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1月13日
項目團隊邀請設計師設計一條谷埔麒麟被,並與HKDI合作舉辦了客家文化和紡織實作體驗工作坊,讓一眾中學生們增加對傳統客家麒麟舞及其歷史的認識,推廣香港傳統客家文化。同學們在回收廢料製成的織品上進行刺繡,一針一線、一片一片地製成多塊鱗片,成品各有特色,非常漂亮。然後同學們使用織品裁剪、沖壓和縫紉等技巧,以百家布形式,集百家之大成,一片一片製成完整的麒麟被,成品非常壯觀。
這些藝術品安裝上全新製作的麒麟頭,並於谷埔新春節慶麒麟表演中使用,日後則送給谷埔村於啟才作長期展出或使用。
【守谷復埔】老圍民宅髹油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12月23、24日
項目團隊早前再次邀請了香港科技大學工程系的學生義工團隊合作。在工程師特工隊長的指導下,為谷埔老圍村屋整幅室內及室外牆壁髹油,由剷底、批灰、打磨,到上油,村民與特工們一起學習,一手一腳改善祖屋滲水問題。
《谷埔路牌工作坊 - 第二彈 !》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12月16日
路牌將會以水泥躉作為底座的部分,因此第二次工作坊安排參加者在理工大學工場學習製作特色水泥磚,加入在谷埔收集到的物料,配上「谷」字的坑紋,除了作為送給村民的紀念品,更可留待製作村中的特色牆。大家熟悉了如何操作水泥倒模後,下次便可到谷埔村中直接製作路牌的底座!
礦山在地遊導賞團
馬鞍山村「山屋」實驗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12月9日
12月份礦山在地遊導賞團會帶領公眾人士認識礦村獨特鄉郊面貌、各區歷史與文化背景、昔日村民生活脈絡及當中有趣故事。(活動包括約1小時走訪礦村的導賞旅程)
谷埔導賞團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12月2日
項目團隊帶領青年學院的同學們在谷埔村進行深度遊,由鹿頸出發步行至谷埔,遊覽啟才學校、海下、田心百年大宅群、老圍及上至五肚。讓同學們了解村落的歷史及發展,並與村民交流學習客家話。
《谷埔路牌工作坊 - 第一彈!》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10月22日
大家一起到谷埔尋寶,在地收集各種材料,分別為「擔泥組」、「建材組」及「自然風光組」,以更深入的角度,上山下海去探索谷埔。收集到的各種物料,用作製作谷埔專屬路牌的底座,路牌可解決迷路問題,並為遊客提供更多背後的故事。
《谷埔路牌工作坊》事前簡介會
《共敍谷埔》於谷埔共創、共享、共學、共樂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10月17日
路牌工作坊活動前一星期的事前簡介會,團隊介紹了谷埔的背景及不同區域的各種物料,讓參加者了解路牌的設計及理念,到工作坊當日便能更有效率地尋寶。
谷埔 - 生態生活體驗工作坊
遊谷探埔II:透過谷埔田心村建築修復共創並實踐綠色生活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
9月29日
團隊帶領一眾中港學生及公眾遊覽谷埔村,了解這座村莊的生態,歷史和文化。並在剛完成復修的田心李家大宅,進行生態生活體驗工作坊,了解本地耕作,並體驗以農場到餐桌(Farm to table)的方式製作香蕉糕,並品嚐金盞花茶。
西貢「鄉郊保育」試驗計劃:理論課
西貢「鄉郊保育」教育試驗計劃
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
9月27日
此計劃邀請10間小學,參與3階段的課堂:理論、戶外考察、反思,以教育小學生「鄉郊保育」的意識,亦從而研究及探討在校推動「鄉郊保育」的成功要素。
村落露營 [咚!開季啦]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9月21-22日
是次活動邀請了富經驗的戶外野炊導師David到荔枝窩教導參加者如何在戶外利用柴火及新鮮本地食材,親手烹調並品嚐特色野炊盛宴。這是一次與大自然親密的美味之旅。除了能夠品嚐自製的戶外料理,參加者亦可學習到開放式烹飪的技巧。這種直接與大自然互動的烹飪體驗,不僅能發掘地方的獨特魅力,還是一次嘗試開箱旅遊新可能,提升地方魅力的機會。活動第二天,項目機構帶領參加者行山行經小灘、三椏村,了解到另一些慶春約七村中的其他客家村落,解鎖香港東北的另一個隱世角落。
塔門生態及文化導賞團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9月8、12、21日
塔門生態及文化導賞團
西貢「鄉郊保育」試驗計劃:理論課
西貢「鄉郊保育」教育試驗計劃
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
9月20日
此計劃邀請10間小學,參與3階段的課堂:理論、戶外考察、反思,以教育小學生「鄉郊保育」的意識,亦從而研究及探討在校推動「鄉郊保育」的成功要素。
四季食桌 ❨ 特別篇 ❩ 谷埔李家 x 遊牧料理人岑倩衡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9月14日
我們邀請了遊牧料理人 Iris 專門到訪谷埔李家大宅,擔任客席廚師,與主廚谷埔李家交換食譜,交換關於醃漬的故事。活動當天,我們先由谷埔村民帶領參加者遊覽谷埔老圍、啟才學校,了解谷埔的歷史和文化,增加參加者對地方的認識和理解,在地了解谷埔故事,使他們的旅遊體驗更加深刻和有意義。谷埔導賞後參加者回到李家大宅,共換食譜的 Farm-to-table 體驗正式開始,以醃漬術為主題,讓參加者品嚐用傳統手藝製作的本地菜式之餘,亦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歷史背景、傳承意義及飲食智慧等等。每一道菜都由李家及客席廚師Iris去詳細講解烹飪的做法及 “醃漬” 的技巧。每一道菜品成為了交流和分享的橋樑,使整個活動充滿了溫馨和歡樂的氛圍。晚上,亦有魚燈亮燈環節,介紹沙頭角魚燈舞的歷史文化。參加者可以親自舉起魚燈,輪流與魚燈打卡玩耍,興奮地享受著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文化體驗。
展覽
平衡生態體驗:拉姆薩爾濕地以外后海灣濕地試驗
香港大學建築系城鄉研究院
9月13-15日
水產養殖魚塘代表了在內后海灣一種獨特的人為影響濕地,其生產及生態功能運轉需要人類持續介入。一個由Joshua Bolchover, Donn Holohan, Xiaoxuan Lu和Jersey Poon領導的香港大學(HKU)研究和設計團隊,最近在新田設計和建造了三個創新的農業裝置。這些裝置在解決魚塘面臨的社會及環境挑戰的同時,探索了生產性景觀中未被探索的包括能源生產、水質淨化和公眾教育等多重機遇。
這個展覽展示了這些設計的理念,以及在這個處於保育與發展對立的區域實現項目的困難。
座談會
平衡生態體驗:拉姆薩爾濕地以外后海灣濕地試驗
香港大學建築系城鄉研究院
9月12日
這次座談會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設計師,展示並討論他們的作品如何平衡生態韌性與人類活動。每位設計師在座談會中分享其作品在應對城市化、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複雜挑戰時的創新方法。
吉澳仙佛海岸綑邊遊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8月31日
我們旅創團隊與一個香港戶外深度遊平台合作,由專業山藝教練帶領,隨船綑邊遊吉澳,解鎖其中一條香港最北邊的海岸遊玩線路 —— 仙佛海岸。在綑邊途中,我們近距離觀看了吉澳的海岸地貌和最原始的自然美景 :有飛鼠岩、心形洞和小敦煌等海蝕洞。除此之外,我們還透過實境遊戲,由吉澳村民、專業地質公園導賞員澳邊走邊帶領大家認識吉澳的前世今生,增進遊人對當地的了解和情感連結。
谷埔願景2024展覽
保育與活化:沙頭角客家聚落空間環境的建築與地景研究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8月1- 31日 (逢星期六、日;10:30 - 16:30)
展覽展示了團隊對沙頭角客家村落的研究成果。同時亦展出團隊為谷埔老圍、新圍、二肚和鹿頸陳屋等項目基地的一系列富想像力的設計方案,旨在為未來的村落保育提供新思維和啟發。
[全國生態日] 生態生活體驗工作坊谷埔及榕樹凹
遊谷探埔II:透過谷埔田心村建築修復共創並實踐綠色生活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
8月25日
為響應全國生態日2024,項目團隊舉辦了生態生活體驗工作坊,參加者走訪五肚教育研究基地和田心李氏大宅,了解當地的自然景觀、建築和文化,並親身體驗到農場到餐桌的理念。
[全國生態日] 從鹿頸到谷埔導賞團
保育與活化:沙頭角客家聚落空間環境的建築與地景研究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8月25日 (11:30-12:30)
為響應全國生態日2024,項目團隊帶領參加者由鹿頸開始行山,一路經過鳳坑,最後抵達谷埔。沿途團隊介紹谷埔的自然風光、人文地理及沙頭角的歷史背景,令公眾了解到保育鄉村的重要性。
谷埔和榕樹凹- 生態生活體驗工作坊
重塑榕樹凹故事:透過實驗式社區場地及自然文化徑共創鄉郊地方營造
香港中文大學
8月25日
團隊带领榕樹凹村導賞,並組織從土地到餐桌工作坊,增加大家的生態生活體驗,提高大家的生態意識。
全國生態日活動 – 米埔自然遊
智慧濕地2.0 - 建立米埔保護區智慧監測網絡及「智慧濕地」– 結合傳統與創新科技的管理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
8月16日
為響應國家自去年起將每年 8 月 15 日定為全國生態日,WWF於 8 月 16 日在米埔自然保護區提供了兩團免費導賞團。
2024年全國生態日沙羅洞生態調研工作坊
將沙羅洞打造為昆蟲主題的多功能生態公園的概念框架:保育、研究、教育與康樂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SIEW實驗室、香港大學,城市系統研究院及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
8月16日(全日)
為慶祝全國生態日,香港大學城市系統研究院,城市規劃及設計系,促進公平與福祉的社會基礎設施實驗室特別舉辦沙羅洞生態調研工作坊。沙羅洞是一個罕見的山谷淡水濕地,被譽為香港的蜻蜓天堂及重要的昆蟲棲息地。該區域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棲息著各種珍稀昆蟲和野生動植物。然而,沙羅洞面臨著持續的環境威脅,極需全面的科學保育框架。本次工作坊旨在提升對沙羅洞及其生態重要性的學術認識,並促進專業領域內的保育討論。
本次工作坊邀請了國內外多位專家學者進行研討,參加者將有機會聆聽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保育經驗。活動將包括介紹沙羅洞的生態特徵,探討其作為昆蟲棲息地的重要性,並進行實地觀察昆蟲及其他野生動植物。同時,本次活動會分享沙羅洞的保育歷史及現狀,並討論如何通過科學研究來促進生態保育。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促進專業領域內的知識交流,探索創新的保育和復育模式,為保護這片珍貴的自然資源貢獻力量。
感興趣的公眾可通過聯繫郵箱咨詢更多信息。
2024年全國生態日研討會
將沙羅洞打造為昆蟲主題的多功能生態公園的概念框架:保育、研究、教育與康樂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SIEW實驗室、香港大學,城市系統研究院及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
8月15日 (8:50 -13:00)
全國生態日是一個致力於提升公眾對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全國性活動。通過舉辦各種研討會、展覽、工作坊和社區活動,全國生態日旨在鼓勵公眾參與生態保護行動,共同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2024年全國生態日研討會將於8月15日上午8點50至下午1點在香港大學黃麗鬆講堂舉行,由香港大學城市繫統研究院,城市規劃及設計繫,促進公平與福祉的社會基礎設施實驗室承辦。本次研討會旨在推動生態保育和鄉村振興,並促進公衆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和了解。
研討會將包括多場主題演講。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及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方精雲教授將探討氣候變化下的中國生態特徵及生態保護。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總監、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林維峯教授將分享復育荔枝窩的十年經驗。環境及生態局鄉郊保育辦公室總監鄧文彬教授將討論生態保育與鄉村活化的機會與挑戰。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督導委員會前主席林健枝教授將介紹沙羅洞的生態可持續發展。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崔佩怡博士將發表關於珊瑚復育的演講。最後,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系主任、城市系統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何深靜教授將與專家們一起展開對生態保育的圓桌討論。
活動將彙集多位專家教授,共同探討生態保育的未來。
親子鄉郊生態藝術遊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8月10-11日
這次活動旨在透過生態藝術探索,提供一個獨特而豐富的親子學習體驗。結合荔枝窩的留宿,讓家庭共同參與創意藝術活動,同時感受自然之美。我們視鄉郊為一座豐富的教室,讓小朋友能夠從大自然中學習,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鄉郊的自然生態所帶來的價值和智慧。我們邀請了在地生態藝術家葉曉文首先帶領大家探索荔枝窩風水林,認識棲息於荔枝窩的昆蟲。然後,透過藝術創作工作坊讓他們動手創作模擬昆蟲標本,深入認識昆蟲的特徵。繼而有夜間生態探索,看見不一樣的荔枝窩和夜間生物的種類。二天一夜的行程中亦有加插不少親子互動的工作坊,例如茶果子工作坊、小朋友角色扮演遊戲等等。這次活動不但是一次學習之類,提高大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意識,也是一次豐富而有趣的親子互動體驗,使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在藝術和自然的交融中獲得啟發。
光影拾遺 -- 榕樹凹村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8月3日
是次活動透過攝影這個方式帶領公眾了解香港東北這個角落,有一條被遺忘的客家村落 -- 榕樹凹村,有著其獨特的自然及歷史文化,例如軍營、學校的遺址、被榕樹樹根盤纏的客家屋等等。透過攝影這個媒介,捕捉這個客家村落的本質,喚起人們對它的歷史意義和自然之美的關注。活動結合了旅遊體驗,例如在地村民的親身講述,分享榕樹凹村的歷史、往日生活、以及他們為復村所付出的努力。另外,由香港遺美的創辦人林曉敏分享攝影心得,帶領參加者拍攝隱世村落,為參加者創造一次難忘而富有意義的體驗。這不僅能讓參加者直接了解村民的生活,也能促進參加不同界別的互動交流,加深公眾對這個村落的認知和認同。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 講座4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7月24日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 講座4
塔門燕鷗節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6月28日 至 7月1日
塔門燕鷗節嘉年華
塔門燕鷗節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6月28日 至 7月1日
塔門燕鷗節嘉年華
《鄉郊、故事、復育⋯然之後?》故事整理室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6月23日 至 7月1日
為公眾人士及鄉郊保育相關者呈現村里故事項目成果,包括新構想成效、研究發現。
鹽田「故」仔插畫展
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
6月1- 30日
透過展示項目故事畫作,以向更多公眾宣傳項目成果及鹽田梓村的保育及復育努力。
塔門燕鷗節記者會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6月29日
塔門燕鷗節記者會
《鄉郊、故事、復育⋯然之後?》故事整理室 及 成果分享會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6月22日
為公眾人士及鄉郊保育相關者呈現村里故事項目成果,包括新構想成效、研究發現。
社區建造及種植工作坊
平衡生態體驗:拉姆薩爾濕地以外后海灣濕地試驗
香港大學建築系城鄉研究院
6月21 - 22日
水產養殖魚塘代表了在內后海灣一種獨特的人為影響濕地,其生產及生態功能運轉需要人類持續介入。一個由Joshua Bolchover, Donn Holohan, Xiaoxuan Lu和Jersey Poon領導的香港大學(HKU)研究和設計團隊,最近在新田設計和建造了三個創新的農業裝置。這些裝置在解決魚塘面臨的社會及環境挑戰的同時,探索了生產性景觀中未被探索的包括能源生產、水質淨化和公眾教育等多重機遇。
本次社區建造及種植工作坊誠邀新田村村民、養魚戶、周邊學校和港大建築及園境建築本科生共同參與。通過開展蔬果種植、微生態DIY、魚塘沿岸蚵殼路徑建造以及由設計團隊建造的農業裝置導覽,讓大家了解魚塘生產及生態重要機制,回顧和展望新田漁農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塔門文化及生態導賞團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6月13日
導賞團
收集雛型意見 第八節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6月10日
吉澳實境遊戲團隊公開招募參加者,試玩吉澳實境遊戲,過程中向參加者講解吉澳景點及其背後歷史。完結時向他們收集意見,改良遊戲流程及玩法。
收集雛型意見 第七節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6月9日
吉澳實境遊戲團隊公開招募參加者,試玩吉澳實境遊戲,過程中向參加者講解吉澳景點及其背後歷史。完結時向他們收集意見,改良遊戲流程及玩法。
鄉郊復育義工體驗
遊谷探埔II:透過谷埔田心村建築修復共創並實踐綠色生活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
6月8日
研究團隊在谷埔舉辦了鄉郊復育義工體驗活動,內容包括整理農地和環境、植物修剪實習等。
鹽田「故」仔插畫展
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
5月12 - 31日
透過展示項目故事畫作,以向更多公眾宣傳項目成果及鹽田梓村的保育及復育努力。
收集雛型意見 第六節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5月11日
共創團隊把新構想帶進鄉郊,讓不同持份者試用,並收集對新構想意見,待共創團隊修正及改良。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 - 公眾導賞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5月5日
公眾導賞團
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
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
5月5日
組織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活動由青年導賞員帶領, 以積極參與式活動了解島上的特色故事。
吉澳天后誕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5月1日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誕香港各區都有慶祝活動,最北邊有吉澳。吉澳又稱吉祥之灣,大部分島民信奉天后。在這片沙頭角海域中,以吉澳天后誕最為盛大,有花炮會、舞獅、舞麒麟表演等等。我們在天后生日「正日」當天走到最北邊的吉澳參加慶典。我們邀請了香港新界風俗文化專家施志明博士 作專家導賞,沿途解構吉澳天后信仰和各種祭祀儀式,從傳統風俗看地方歷史和社群連結;天后娘娘出巡後,參加者一起在益民酒家午飯相聚,慢慢地感受村落裡的節慶氣氛。益民酒家亦是村裡有名的食肆,是1970年由村民三代經營,有馳名的益民孖寶:招牌墨魚丸,招牌客家炆豬肉。最後一我們與參加者進行一些互動遊戲,並送出明信片作為紀念品,加深他們對是次活動及所探索的村落的印象,最後活動亦順利完滿結束。
收集雛型意見 第五節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4月21日
共創團隊把新構想帶進鄉郊,讓不同持份者試用,並收集對新構想意見,待共創團隊修正及改良。
春日交友計劃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4月20-21日
我們希望以旅遊作為一種新的社交媒介,讓參加者在探索景點的過程中彼此交流,分享生活故事,重建人與人之間的連繫。這次活動以香港愛情電影《緣路山旮旯》為靈感,以獨特的方式遊走於電影的取景地。
首先,我們將參加者分成小組,在第一個景點-沙頭角-進行趣味遊戲和解謎活動。這不僅讓大家有機會認識彼此,還能分享沙頭角的有趣故事。通過輕鬆有趣的互動,我們希望打破陌生感,促進參加者之間的連結。
接著,我們將搭乘快艇前往荔枝窩,然後漫步至蛤塘。在這片宛如人間仙境的蛤塘,我們可以欣賞鄉野自然景觀,並認識兩位當地村民 - 發哥和發嫂, 一邊品嚐農家菜, 一邊聽說村民熱愛家鄉的故事。
然後我們回到梅子林, 由營地的工作人員帶領導賞及起營。然而, 晚上原定的露天放映及集體遊戲也因非常不穩定的天雨而取消。
次日早上,我們回到荔枝窩參加咖啡導賞遊。雖然大部分活動都受到天氣影響而需要調整計劃,但這也為第一次來到鄉郊留宿的參加者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吉澳鄉郊善遊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4月20日
鄉郊善遊是印洲塘旅遊實驗 四個旅創方向之一,旨在讓遊人在享受鄉郊的風土自然之餘,也能參與協助和保育當地資源,為地方發展出一份心力。我們希望提供多一種面向,讓遊人的體驗再多一個層次,也推動未來各種可持續形式的旅遊活動得以在鄉郊繼續進行。
當天,我們為一家公司的員工旅行設計了一趟香港東北的義工活動。行程先在沙頭角遊覽,再到吉澳,由村民導賞及帶領眾人進行淨灘工作。雖然天氣不太穩定,但無減參加者的熱情。我們特別準備活動感謝狀,當日由羅村長代表吉澳村頒發予每一位參加者。感謝狀由吉澳村公所及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簽發,對參加者身體力行支持鄉郊保育表達謝意。
除了遊覽消費之外,我們希望透過與村民共同創造惠及大自然和村民的旅遊體驗,建立與當地居民的夥伴關係,就可以為地方帶來可持續的改變。
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
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
4月14日
組織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活動由青年導賞員帶領, 以積極參與式活動了解島上的特色故事。
村落露營 [第二彈] - 鴨洲 x 梅子林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4月6-7日
鴨洲以其獨特的地質景觀著稱,罕見的褐紅色角礫岩和著名的"鴨眼"海蝕拱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一睹真容。然而,在多次到訪鴨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個島嶼與印洲塘其他客家村落有著明顯不同。原來,鴨洲的主要居民是以疍家人為主,他們信奉基督教,而非一般沿海地區所普遍崇奉的中國傳統信仰,如天后、洪聖爺等。這反映出鴨洲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
島上有一座教堂,每年四月都會舉行為期三日兩夜的感恩聚會。無論是散居本地還是海外的村民,都會趕回家鄉參與這一年一度的盛會。我們很幸運能獲得村民的允許,親身參與其中,一睹鴨洲不為外人所知的一面:一座因信仰而串連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小島嶼。
活動當天,我們先後參觀了億年形成的獨特岩石地貌,接著走進教堂,見證一眾村民團聚感恩。期間,我們品嘗了村民精心準備的簡便午餐。雖然受到天氣影響,無法如原定計劃在露天場地交流互動,但我們仍能感受到村民們重返家鄉的喜悅之情。即使大家彼此不熟悉,村民仍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
隨著海風和悠揚詩歌的詩歌,我們本來計劃到梅子林露營,然而,亦因天氣不穩定, 我們決定改在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留宿。雖然取消了營火會, 但我們仍能在室內一起聆聽音樂, 延續了整個行程的療癒氛圍。
次日清晨,大家吃過輕便的早餐後,我們便跟隨村民阿謙,一邊拿著他們一家親手預備的咖啡,一邊遊走荔枝窩看濕地生態。最後, 荔枝窩村長群英姐還為我們準備了地道的客家小吃 - 蘿蔔茶粿作為伴手禮, 為我們在鴨洲和荔枝窩兩天一夜的精彩行程畫上圓滿句點。
收集雛型意見第四節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3月31日 (全日)
共創團隊把新構想帶進鄉郊,讓不同持份者試用,並收集對新構想意見,待共創團隊修正及改良。
村民參與工作坊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3月30日 (全日)
村里故事團隊把新構想帶進鄉郊,收集村民意見並商討如何改良雛型。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 - 團體導賞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3月24日
團體導賞團
收集雛型意見第二節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3月9日
共創團隊把新構想帶進鄉郊,讓不同持份者試用,並收集對新構想意見,待共創團隊修正及改良。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 - 公眾講座3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3月3日
公眾講座3
收集雛型意見第一節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3月2日
共創團隊把新構想帶進鄉郊,讓不同持份者試用,並收集對新構想意見,待共創團隊修正及改良。
香港觀鳥會新界魚塘節(受到香港觀鳥會的邀請,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會負責一個攤位,介紹給公眾參與者”智慧濕地”這個項目。)
「智慧濕地」– 結合傳統與創新科技的管理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
2月25日
藉著參與新界漁塘節的機會,向公眾參與者介紹智慧濕地這個項目
客家新春 榕樹凹有請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2月24日 (上午)
我們邀請了公眾一起參與榕樹凹村民正月十五的新年聚會。一直以來正月十五的村聚都吸引了近百名村民參與,這一次也是首次邀請公眾一同參與村裡的年度節慶。參加者到埗後由村民帶領遊走村落,聽聽村民生活記憶故事,並且參與客家新春喜慶活動,舞麒麟,與村民一同享村宴,用最簡單的方法與村民互動,更深的連結村落文化。透過活動,參加者能體驗到村裡的人情味,了解村民對復村的期盼,提升村落的知名度,引起更多公眾的關注,從而有助於促進復村進程。
四季食桌【春】谷埔李家 x 梁祖堯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2月24日 (下午)
我們邀請了演員/廚師/業餘農夫梁祖堯專門到訪谷埔李家大宅,與谷埔村民李家交流傳統智慧和農家食譜,共創新的客家料理。當天亦以蘿蔔為主菜,讓參加者品嚐用傳統手藝製作的本地蘿蔔菜式。參與者可以谷埔李宅中認識關於當地季節性的食材,學習傳統和現代烹飪的精髓和技巧,共同創造難忘的旅遊體驗。除此以外,我們也邀請了谷埔村民李雅婷帶領參加者遊覽谷埔老圍、啟才學校,了解谷埔的歷史和文化,增加參加者對地方的認識和理解,使他們的旅行更加豐富和有意義。
永續鄉郊規劃 預備課
遊谷探埔II:透過谷埔田心村建築修復共創並實踐綠色生活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
2月24日
参加者在谷埔學習了生態園境規劃的設計及理論,並實地實踐了當中的管理和施工技巧。
元宵節田心李氏大宅導賞
遊谷探埔II:透過谷埔田心村建築修復共創並實踐綠色生活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
2月24日
團隊在元宵節舉辦導賞團,讓公眾參觀田心李宅。
意見收集工作坊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2月17日
共創團隊將構思試行首輪意見收集方向及內容,以及準備相關物資。
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
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
2月17日
組織鹽田梓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活動將由青年導賞員帶領, 以積極參與式活動了解島上有特色故事。
公眾研討會/講座
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
2月17日
透過邀請不同參與本項目的持份者作為嘉賓講者,增加公眾對研究主題和活動的認識, 了解鹽田梓的過去及現在以及背後隱藏的歷史故事。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推廣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2月14日
推廣項目及介紹塔門,讓市民認識到本項目。
展覽開幕典禮
保育與活化:沙頭角客家聚落空間環境的建築與地景研究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2月4日
展覽展示了項目團隊對沙頭角客家村落的建築、景觀和文化的研究成果。
永續鄉郊規劃 預備課
遊谷探埔II:透過谷埔田心村建築修復共創並實踐綠色生活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
2月3日
参加者在谷埔學習了生態園境規劃的設計及理論,並實踐了當中的管理和施工技巧。
村落露營【歲晚篇】– 梅子林 X 鎖羅盆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1月27-28日
這次活動從沙頭角出發,以全新的組合和獨特方式,在印洲塘展開一場不同凡響的旅行體驗。活動首先帶領參加者在梅子林村落進行露營,讓他們在大自然中感受香港村落特有的景觀和人情味,並近距離想像村落的過去和未來。隨後,參加者前往鎖羅盆,觀摩鎖羅盆客家村落的新春準備活動,包括貼揮春、拜祭伯公、歲末打掃祠堂,讓遊人探索和了解客家村落的歷史和風俗習慣。
永續鄉郊規劃 預備課
遊谷探埔II:透過谷埔田心村建築修復共創並實踐綠色生活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
1月20日
参加者在谷埔學習了生態園境規劃的設計及理論,並實地實踐了當中的管理和施工技巧。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 公眾講座(2)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1月13日
介紹塔門歷史研究
雛型製作會議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1月6日
村里故事團隊與參加者一起商討新構想所需的製作方案,以及籌備各項製作相關的安排。
冬日鄉郊滋味行 —— 一場花事食事的五感體驗
共創旅遊新想像: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可持續旅遊模式行動研究計劃
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
12月26日
在這場冬日鄉郊滋味行中,參加者能夠專注於當下最美好的瞬間,讓自己在新年來臨之前放慢腳步,感受鄉郊風光的美好,遠離繁忙的日常。我們穿梭在荔枝窩的小巷內,了解客家村落的歷史文化,同時帶領參加者探訪隱山花田,漫步於自然之間,親手採摘食用花材,感受大地的滋味。最後,我們也探訪Foo's Cafe,讓遊人可品嚐自然滋味,聆聽食材由土地到餐桌的身世歷程,並親自參與餐碟的精緻調色,用最新鮮的食材打造屬於自己的餐桌。
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
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
12月3、16、17、23日
組織鹽田梓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活動由青年導賞員帶領, 以積極參與式活動了解島上有特色故事。
「我是建築師」全方位學習週活動
遊谷探埔:從五肚到谷埔河及平原的多學科保育、教育與行動式復育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
12月15-20日
50名小五學生化身為建築師,在谷埔學習考察、訪問和匯報的技巧,以培養學生欣賞中國傳統客家文化和了解建築師如何改善生活素質、保育文化和人文景觀。
雛型構想工作坊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12月16日
村里故事團隊與共創團隊共同整理、分析及歸類收集得的意見,改良新構想的內容。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講座(一)
塔門歷史和生態遺產的保育和活化策略:擁有 400 多年歷史的島嶼可持續性案例研究
環保協進會有限公司
12月16日
講座
社區意見收集日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12月9日
村里故事團隊將領參加者走入村落,展示新構想的內容並收集村民和遊人的意見。
展覽空間設計工作坊
保育與活化:沙頭角客家聚落空間環境的建築與地景研究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12月3日
香港大學的學生與老師在谷埔啟才學校探討鄉郊保育展覽的設計。
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
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
11月5、12、18、19、25日
組織鹽田梓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活動由青年導賞員帶領, 以積極參與式活動了解島上有特色故事。
村民參與工作坊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11月18日
村里故事團隊帶領參加者走入村落,與村民共創。
團隊共創工作坊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11月4日
村里故事團隊與共創團隊共同整理、分析及歸類收集得的故事和資料,討論、共創或準備。
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
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
10月14、 15、 28、 29日
項目團隊組織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活動由青年導賞員帶領, 以積極參與式活動了解島上的特色故事。
收集故事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10月15日
村里故事團隊帶領參加者走入村落,採集社區故事,並開始協助參加者記錄並串連所收集的鄉村故事。
村民參與工作坊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10月14日
村里故事團隊帶領參加者走入村落,與村民共創。
準備工作坊
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 (第二期)
創不同協作有限公司
10月7日
村里故事團隊帶領參加者準備實地考察、觀察及收集故事。
保育及共創設計工作坊
重塑榕樹凹故事:透過實驗式社區場地及自然文化徑共創鄉郊地方營造
香港中文大學
10月5日
團隊向榕樹凹村村民和持分者分享實驗式社區場地(ECH)的設計理念和方法,並採訪村民和持分者過去在村莊的生活經歷和對村莊未來的期望,共同創造ECH的設計。
沙羅洞夜間導賞團
於沙羅洞提供積極生境管理及相關服務
綠色力量有限公司
9月27日
沙羅洞夜間導賞團內容包括探索沙羅洞的夜間濕地,認識有趣的夜間生物多樣性;觀察夜間在沙羅洞出沒的兩爬動物及昆蟲;參觀復育中的濕地,了解復育工作及其重要性。
沙羅洞外來物種清除行動
於沙羅洞提供積極生境管理及相關服務
綠色力量有限公司
8月31日
參加者透過親自清除薇甘菊和福壽螺,從而了解薇甘菊和福壽螺對沙羅洞濕地的影響。
沙羅洞夜間導賞團
於沙羅洞提供積極生境管理及相關服務
綠色力量有限公司
8月24日
沙羅洞夜間導賞團內容包括探索沙羅洞的夜間濕地,認識有趣的夜間生物多樣性;觀察夜間在沙羅洞出沒的兩爬動物及昆蟲;參觀復育中的濕地,了解復育工作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