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

保育

 

香港的自然保育及鄉郊保育概覽

 

香港的自然遺產

香港雖是個人煙稠密的國際大都會,但境內1 108平方公里的土地,卻有約四分之三是郊野。香港這塊彈丸之地,有著無數迷人的風景,由群山疊嶺、茂密林蔭、草坡濕地、石壁海岸以至白沙淺灘,風光如畫,世上罕見。香港的生物多樣性極之豐富,在這方寸之地為數以千計的物種提供各種適合的生境。


自然保育政策

政府致力於保護我們寶貴的自然遺產。為此,我們在2004年公布新自然保育政策,旨在顧及社會及經濟的考慮,以可持續的方式規管、保護和管理對維護本港生物多樣性至為重要的天然資源,使市民及其後代均可共享這些資源。此政策亦以加強保育具重要生態價值地點為目標,尤其是位於私人土地的地點。在此政策下,我們選定了12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並推行兩項計劃,即自然保育管理協議計劃和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以加強保育這些地點。詳情請瀏覽新自然保育政策


受保護地區

政府迄今已指定了24個郊野公園、22個特別地區,共佔地約44 300公頃,作自然保育、康樂及教育用途。現時共有五個海岸公園和一個海岸保護區,共佔約3 400公頃的海洋面積,以保護海洋物種和生境。此外,三個生態上重要的生境亦已指定為限制地區,限制任何人進出,以期把對野生動物的滋擾減至最低。另約有7 700公頃的土地為法定規劃圖則上劃定的自然保育地帶,受嚴格的規劃和發展管制,其中包括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自然保育區和海岸保護區。香港的土地範圍中,超過40%受法定保護。請到這裡瀏覽更多資料。


鄉郊保育

香港的偏遠鄉郊地區蘊藏豐富的自然生態、建築和人文資源。為了保護鄉郊自然生態及活化其村落建築環境,行政長官在 2017 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以統籌保育鄉郊計劃,促進偏遠鄉郊的可持續發展。請到這裡瀏覽更多資料。


其他自然保育工作

保護瀕危物種

政府一直致力保護瀕危物種,遵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公約》),並透過本地法例《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第586章),規管《公約》列明的瀕危物種的貿易。

早前我們提出《2018年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修訂)條例》(《修訂條例》),《修訂條例》已於2018年5月1日生效,加強管制進出口象牙及象狩獵品,以期於2021年底完成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貿易,並加重就所有瀕危物種非法貿易和走私所訂罰則,以加強阻嚇作用。請到這裡瀏覽更多資料。

保育生物多樣性

香港雖予人繁華都市的印象,但咫呎之外也有自然山野及蘊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育生物多樣性對本港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作用。政府在2016年公布本港首份城市級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6-2021》(《計劃》)。《計劃》提出以下四個主要範疇,當中涵蓋67項具體行動:(一)加強現有的保育措施;(二)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並融入由公私營界別提出的相關政策、計劃、工程和項目中;(三)增加有關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及(四)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和參與。自公布《計劃》以來,這些具體行動大致按照《計劃》時間表循序漸進推行。作為香港首份《計劃》,首要任務就是把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及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和支持。請到這裡瀏覽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