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环境卫生事务范畴

图标减低食物中盐和糖含量

少盐少糖

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有关降低香港市民盐和糖摄取量的工作,摄取过量盐会增加高血压和罹患心血管病、中风和冠心病等的风险。摄取过量糖会增加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的风险,我们期望透过市民减少盐和糖的摄入量以减轻非传染病对社会造成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建议成人每日应摄取少于5克盐(即少于一茶匙盐或2克钠),亦建议成人和儿童摄入的游离糖应少于每日能量摄取量的10%(以每日摄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为例,每日游离糖的摄取量应少于50克)。

卫生署在2023年公布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显示,15至84岁港人的平均每日盐摄取量为8.4克,而2014-15年度的人口健康调查则显示平均每日盐摄取量为8.8克。另外,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分别于2020/21及2021/22年进行公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香港人于2021/22年在减少摄取盐和糖的意识和行动方面皆有所提升。

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

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委员会)于2015年成立,其职权范围包括:

(a) 就减低香港市民盐和糖的摄入量,制定政策方向及统筹相关工作,包括:  
(b) 制定减低香港食物中盐和糖含量的工作计划,监督计划的推行及作出检讨。

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的现任主席和成员 (2024年3月15日 - 2027年3月14日) 如下:

主席: 张亮
非官方委员: 陈狄安
张淑凤
庄裕坤
周子烈
徐汶纬, J.P.
钟美玲
洪维澧
甘连宏
刘盛雪
刘洪文燕
梁炜茵
吴炎婷
黄文秀教授
王柏源博士
邱晴
叶兆广
当然委员: 环境及生态局代表
食物环境卫生署代表
卫生署代表
教育局代表

联络方法

如欲查询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的事宜,请与秘书处联络:

地址: 香港添马添美道2号政府总部东翼17楼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秘书处
电话: 3509 8969
传真: 2136 3282
电邮: crss@eeb.gov.hk

推动全城减盐减糖工作的五大方向

环境及生态局、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卫生署以及委员会在过去一直致力透过以下五个方向推动减盐减糖的工作:

1. 从小做起

由教育局负责协调,每年为幼稚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举办讲座,并由食安中心的科学主任讲解少盐少糖的知识,卫生署的营养师则介绍健康饮食的知识,而环境及生态局(食物科)人员负责介绍少盐少糖教材套及其他教学资源。此外,食物科亦举办了「小学生少盐少糖煮食班」,并与地区康健中心及地区康健站合作在学校推广少盐少糖的信息。

2. 提高资讯透明度

我们于2017年开始推出预先包装食品「盐╱糖」标签计划,以便市民识别「低盐低糖」及「无盐无糖」的食品。截至 2024年10月,约有300个产品参加了计划。

3. 提高资讯透明度

我们自2019年推出「少盐少糖食店计划」,鼓励食肆向顾客提供少盐少糖菜式和选项。截至 2024年10月,约有1230间餐厅参加了计划。此外,「少糖星期五」活动于2020年推出,市民逢星期五在参加活动的茶饮店购买无糖或减糖饮品可获减2元优惠。截至2024年10月,全港约有120间茶饮店参加。

4. 改良预先包装食品配方

面包是港人摄取钠(盐)的其中一个主要来源。故此,食物安全中心持续向面包生产商推广改良预先包装食品配方,于2019年9月制定及公布白方包及麦方包的自愿减钠目标,共有9间连锁面包生产商参与计划。于2024年5月进行的最新市场调查显示,所有白方包和麦方包均符合减钠上限目标。自愿减钠目标已于2020年12月推展至非预先包装白方包及麦方包,对象为小型面包店,于2024年3月举行的最新市场调查显示所有白方包和麦方包产品均符合钠含量的上限目标。

另外,食安中心曾在2022年进行点心的钠含量研究,结果显示个别点心种类的钠含量偏高,故建议业界人士改良制作过程和转变配料,以降低点心的钠含量。我们在2024年3月至4月进行了测试,招募参与者试吃两款点心(虾肉烧卖和豉汁蒸排骨)的标准和减钠(减幅约为一至两成)样本,以确定两者的味道是否存在可测出的分别,结果显示标准点心和减钠的改良配方点心在味道上没有可察觉的分别,反映上述减钠幅度获消费者接受,降低点心的钠含量对业界而言属可行。故此,我们建议业界参考食安中心的《降低食物中钠含量的业界指引》,改良食物配方,以降低食物中的钠含量,并以独立容器盛载酱料,让消费者按其口味添加于食物。

5. 加强宣传教育

委员会一直透过不同渠道向不同群组作宣传教育,包括公众调查、电台及电视节目、港铁车厢宣传短片、社交媒体推广、传媒访问、青年大使计划、展览、少盐少糖煮食班,网上游戏及教材制作等。活动对象包括学校、餐厅、茶饮店、食品制造商和一般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