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低食物中鹽和糖含量

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有關降低香港市民鹽和糖攝取量的工作,攝取過量鹽會增加高血壓和罹患心血管病、中風和冠心病等的風險。攝取過量糖會增加肥胖、心臟病、糖尿病等的風險,我們期望透過市民減少鹽和糖的攝入量以減輕非傳染病對社會造成的負擔。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少於5克鹽(即少於一茶匙鹽或2克鈉),亦建議成人和兒童攝入的游離糖應少於每日能量攝取量的10%(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為例,每日游離糖的攝取量應少於50克)。
衞生署在2023年公布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至84歲港人的平均每日鹽攝取量為8.4克,而2014-15年度的人口健康調查則顯示平均每日鹽攝取量為8.8克。另外,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分別於2020/21及2021/22年進行公眾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人於2021/22年在減少攝取鹽和糖的意識和行動方面皆有所提升。
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
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委員會)於2015年成立,其職權範圍包括:
- - 評估及監察本地的情況;
- - 就減低食物中鹽和糖的含量,制訂優先工作範疇及本地目標;以及
- - 訂立推廣及公眾教育的策略。
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的現任主席和成員 (2024年3月15日 - 2027年3月14日) 如下:
主席: | 張亮 |
非官方委員: | 陳狄安 張淑鳳 莊裕坤 周子烈 徐汶緯, J.P. 鍾美玲 洪維澧 甘連宏 劉盛雪 劉洪文燕 梁煒茵 吳炎婷 黃文秀教授 王柏源博士 邱晴 葉兆廣 |
當然委員: | 環境及生態局代表 食物環境衞生署代表 衞生署代表 教育局代表 |
聯絡方法
如欲查詢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的事宜,請與秘書處聯絡:
地址: | 香港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東翼17樓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秘書處 |
電話: | 3509 8969 |
傳真: | 2136 3282 |
電郵: | crss@eeb.gov.hk |
推動全城減鹽減糖工作的五大方向
環境及生態局、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衞生署以及委員會在過去一直致力透過以下五個方向推動減鹽減糖的工作:
1. 從小做起
由教育局負責協調,每年為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教師舉辦講座,並由食安中心的科學主任講解少鹽少糖的知識,衞生署的營養師則介紹健康飲食的知識,而環境及生態局(食物科)人員負責介紹少鹽少糖教材套及其他教學資源。此外,食物科亦舉辦了「小學生少鹽少糖煮食班」,並與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合作在學校推廣少鹽少糖的信息。
2. 提高資訊透明度
我們於2017年開始推出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以便市民識別「低鹽低糖」及「無鹽無糖」的食品。截至 2024年10月,約有300個產品參加了計劃。
3. 提高資訊透明度
我們自2019年推出「少鹽少糖食店計劃」,鼓勵食肆向顧客提供少鹽少糖菜式和選項。截至 2024年10月,約有1230間餐廳參加了計劃。此外,「少糖星期五」活動於2020年推出,市民逢星期五在參加活動的茶飲店購買無糖或減糖飲品可獲減2元優惠。截至2024年10月,全港約有120間茶飲店參加。
4. 改良預先包裝食品配方
麵包是港人攝取鈉(鹽)的其中一個主要來源。故此,食物安全中心持續向麵包生產商推廣改良預先包裝食品配方,於2019年9月制定及公布白方包及麥方包的自願減鈉目標,共有9間連鎖麵包生產商參與計劃。於2024年5月進行的最新市場調查顯示,所有白方包和麥方包均符合減鈉上限目標。自願減鈉目標已於2020年12月推展至非預先包裝白方包及麥方包,對象為小型麵包店,於2024年3月舉行的最新市場調查顯示所有白方包和麥方包產品均符合鈉含量的上限目標。
另外,食安中心曾在2022年進行點心的鈉含量研究,結果顯示個別點心種類的鈉含量偏高,故建議業界人士改良製作過程和轉變配料,以降低點心的鈉含量。我們在2024年3月至4月進行了測試,招募參與者試吃兩款點心(蝦肉燒賣和豉汁蒸排骨)的標準和減鈉(減幅約為一至兩成)樣本,以確定兩者的味道是否存在可測出的分別,結果顯示標準點心和減鈉的改良配方點心在味道上沒有可察覺的分別,反映上述減鈉幅度獲消費者接受,降低點心的鈉含量對業界而言屬可行。故此,我們建議業界參考食安中心的《降低食物中鈉含量的業界指引》,改良食物配方,以降低食物中的鈉含量,並以獨立容器盛載醬料,讓消費者按其口味添加於食物。
5. 加強宣傳教育
委員會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向不同群組作宣傳教育,包括公眾調查、電台及電視節目、港鐵車廂宣傳短片、社交媒體推廣、傳媒訪問、青年大使計劃、展覽、少鹽少糖煮食班,網上遊戲及教材製作等。活動對象包括學校、餐廳、茶飲店、食品製造商和一般公眾。